又到一年端午节了,愚人马上对那五花八门的粽子浮想联翩,觉得很久很久以后,端午节是不是会被称为粽子节的?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 —— 既然是传说,在不在乎
就由人了。 真正有据可查是出于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周处(238年~299年)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按流传顺序,历史上最悠久的粽子可能应该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其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比较有名的粽子,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北京市场上的豆沙粽,以机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但谈不上一个“润”字;北京还有小枣粽子,淡而无味,吃起来还要吐核。
市面上的粽子大致可分为广东口味的裹蒸粽、江浙口味的湖州粽、台湾口味的肉粽、粿粽及碱粽等等。粽子流传百年,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我们现在就可以在本地的韩国,日本,越南超市里看到正出售各色各样的粽子。
粽子家族异彩纷呈,其风味因品种各异,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包粽子的粽叶也因地制宜,带来风味不同。粽子的形状千奇百态,大的、小的、长的、三角的、多角的、圆的、方的(越南)、布袋粽(柬埔寨)、小三角粽(泰国)、锤形(日本)、加长枕头(菲律宾、他们圣诞也包)、金鼎状(马来西亚)…..粽子甚至于传到墨西哥(叫达玛尔)、哥斯达黎加、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有的为了节日喜庆,象墨西哥人作为庆祝玉米丰收,有的国家如委内瑞拉、秘鲁,每逢圣诞来临,家家户户包裹粽子,已成了应节一景。
………
扯谈纠结了半天,其实很想说的是这句话:粽子与人一样,不同的粽子存在不同的性,不同的内涵,但有一样是相同的,就是都有一颗心,哪怕这颗心是咸的、还是甜的、或者是淡的、或者是带点苦的,甚至于还有带点酸的,对,甚至于还有辣的,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