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波亞公園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化石展』受欢迎

  大作家麥可克萊的畅销小说,後被搬上熒幕的《侏羅紀公園》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圣地亚哥 — 博波亞公園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化石展』本月展出以來,每日均有上千遊客觀展,尤其因有三維的恐龍動畫片可同時觀看,吸引了廣大的學生和兒童。

  此展覽以圖文並茂,實物及音像相結合的形式說明了恐龍距今一百五十萬年前,也就是通常所指的“侏羅紀”生代起,已在美歐亞大陸生存繁衍的歷史。恐龍是一種史前爬行動物,世界各地的化石發現,至今揭示大概有數千種,很多種類仍在進一步發掘中。1990年起,在中國遼寧省遼西地區的阜新、義縣、北票、朝陽、凌源、建昌等地相繼發現大量各種動物化石,其中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和『孔子鳥』(學名Sinornithosaurus)化石格外引起轰动。这些化石的發現,揭開了鳥類進化史中的關鍵秘密。專家學者們在早先19世紀德國發現「始祖鳥」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論證:恐龍後來進化成鳥類,或者至少有若干種類的飛鳥是由恐龍進化而来。據維基百科介紹,孔子鳥,根據其解剖特徵(例如尾椎融合為尾綜骨和無牙的喙部)則在始祖鳥的基礎上向現代鳥類更進一步。雖然孔子鳥還保留了某些爬行類動物的特徵(如雙窩型顱骨),但孔子鳥離「爬行類動物」的血緣關係無疑比起爬行類與始祖鳥來說是更遠了。它正是當時達爾文進化論在鳥類進化上所預言的「缺失的一環」,同時也是進化論正確性的一個證據。
在本次展出中,來自中國的“會飛的恐龍”的“出現”,吸引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展區內,無論是在水邊低頭欲飲的『奇異帝龍』(Dilong Paradoxus)、還是徜徉在林間空地的『中國鳥龍』(Sinornithosaurus),或著是展開雙翼捕捉昆蟲的『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加上距今1億3000萬年前的北中國景觀、各種恐龍與早期鳥類,以及原始的植物等等展品,都被專家們佈置得惟妙惟肖,如到了那個真實的恐龍时代。中國“史前遼寧森林”展區前常見人頭攢動。這次展覽的展品均複製於保存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館的實物,由美國聖地亞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布展。

  『恐龍化石展』將到9月6日結束。展內隔時配合播映的三維電影,講述恐龍的生活和進化歷史,效果相當逼真,值得一看。有關恐龍化石展覽的詳情請從博物館網址查閱www.sdnh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