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城门外就是著名的魁北克省议会大厦。这座由建筑师尤金·蒂安拿·塔塞(Eugène-Étienne Taché)设计的大厦外观类似于同一时期建成的费城市政厅,至今亦有140多年历史。这种起源于法兰西的第二帝国建筑风格,在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和美国非常流行。

议会大厦前广场上矗立着7座人物雕像,大厦正面壁龛中还有22座铜像,他们都是在魁北克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人。进入大厦你仿佛来到一个艺术宫殿,各种壁雕、油画目不暇接,就连每一扇窗户都是独具匠心、色彩瑰丽的艺术品。

参众两院的讲台后墙上都有一巨幅壁画,画中反映的是第一届会议的场面。讲解员说,当时商量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问题,参会的议员中有的说英语,有的说法语,开了一天的会也没分出胜负,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英语法语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还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地方是,在议会大楼内墙上刻画最多的图案是百合花饰。大楼内外到处悬挂的是蓝底白色十字、四角各有一朵鸢尾魁北克省旗帜,而不是加拿大的枫叶国旗。蓝底白色十字曾经是法兰西王国的国旗,魁北克人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他们对曾经的宗主国法兰西的深深眷恋。


朋友告诉我们,400多年前新法兰西第一任总督来魁北克就任时发现,已经移民的3000名法国人中女性只有10%,于是上书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要求多派女性来。

于是国王下昭让一些贫穷人家的女孩以及孤女移民加拿大,凡是愿意去的,赏两头牛、两只鸡、两只猪、现金若干等作为嫁妆,称为“国王的女儿”。从此每年约有150名“国王女儿”来到加拿大,上岸就结婚。

来的目的,当然是生育。殖民地规定,妇女生养十个子女以上才可以享受养老津贴。天主教本身不允许离婚,新法兰西虽然允许离婚,妇女必要证明受到虐待,要提供丈夫用来打老婆的棍子比自己手腕粗……总之,这些政策使得新法兰西在短时间内人口激增,十几年里就翻了倍。如今魁北克全省人口为800多万,其中法裔占了八成以上。


魁北克省闹过两次独立,加拿大独立人士勒维克领导魁北克人党在1977年赢得省选,主张魁北克省从加拿大脱离出去,建立独立的国家主权,并曾分别于1980年以及1995年针对独立举行公投,但不获通过。第一次反对票60%,第二次双方选票非常接近,50.6%反对,49.4%赞成。

不管有没有第三次公投,170年来法兰西情结一直在魁北克人的灵魂中代代相传。“我永远记得我是在法国家庭出生,在英国殖民下长大。” 直到现在,这仍是法裔家庭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位于议会大厦正前方的图尔尼喷泉犹如一根纽带,见证了法国与魁北克之间400年的血脉相连。喷泉虽然直径只有4米、高也就7米,这可是正经八百的古董。1855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法国著名雕塑家马图林·莫罗(Mathurin Moreau)凭此摘得金奖。

巴黎博览会后,图尔尼喷泉原来安放在法国波尔多图尔尼大道。由于每年需要高额的维护费用,1860年喷泉被拆。2008年加拿大一位富豪花了400万美元获得图尔尼喷泉全部配件,并运到魁北克安装在议会大厦,以此献礼给魁北克建城400周年。

当我们转身返回圣路易斯城门,发现城门墙角下有一个两人对视的雕塑。细看雕塑中央的文字才知道,原来这哥俩一个是罗斯福、一个是丘吉尔。魁北克人够牛逼的,让英美两国首脑来替他们守城门,却在相距不远的蒙卡尔姆街给戴高乐树立了一尊全身雕像。



我们沿着圣路易斯街的名人故居真不少,任意打开一扇门就会扯出一段历史故事。大名鼎鼎的杰克小屋(Maison Jacquet)已有300多年历史,魁北克历史上的名人菲利普·贾斯佩、卡纳笛安先后在里面居住过。

在杰克小屋的斜对面是肯特小屋(Maison Kent)建于1648年。魁北克战役结束后,法军就在屋内向英军签约投降。这栋以维多利亚女王的父亲肯特公爵(Duke of Kent)名字命名的小屋,如今成了法国领事馆驻地。

杰克小屋往东走几步就到了魁北克财政厅。这栋大楼始建于1799年,曾经是魁北克法院和司法部的所在地。即便在现在,你仍能在大楼内看到源于十九世纪末新艺术运动的艺术风格内饰。财政厅大门斜对面就是魁北克地标——著名的芳缇娜古堡酒店。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