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是香港歷史上一個社會發展高峰期,經濟、民生等多方面,都在經歷了60年代的動盪後有了明顯進展。那也是建築的高峰期,大量住宅大廈落成。這些住宅大廈到現在已有約40年樓齡,不少正遇到老化問題。
所謂老化,主要在兩方面,包括樓齡老化和住戶人口老化,兩方面都對大廈的管理有影響。香港有所謂「三無大廈」,即沒有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以及沒有聘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的大廈。「三無大廈」大部分的樓齡都超過30歲。
協助建立聯繫網絡
這些大廈為數不少,改善它們的管理,已不僅關乎有關大廈居民利益,亦關乎公眾安全。為協助居民建立聯繫網絡,民政事務總署以全港樓齡超過30年或以上的「三無大廈」為目標,推行了「居民聯絡大使」計劃。
剛好四個月前,各區民政事務處向區內「三無大廈」的住戶發出信件,邀請他們登記成為「居民聯絡大使」。計劃反應不錯,到上月底,已招募了約550位聯絡大使。
這個計劃的設想,是在「三無大廈」的業主或租客之中,招募志願人員成為「居民聯絡大使」,以協助政府部門聯絡大廈居民,形成平台,讓大廈居民一起商討和處理基本的樓宇管理工作。長遠目標,是通過這個平台協助大廈組織業主立案法團,以便有效推行樓宇管理工作。
凡年滿18歲或以上,居住在目標大廈的業主或租客,都有資格登記成為「居民聯絡大使」。聯絡大使沒有設定名額,但希望可在每幢目標大廈招募至少一、兩人。民政事務處會為他們提供大廈管理基礎訓練課程,邀請他們參與地區舉辦的樓宇管理工作坊、簡介會、座談會等,以及參與由其他政府部門所舉辦的樓宇安全或防火訓練活動,以提升「居民聯絡大使」樓宇管理的知識及興趣。
鼓勵居民分享經驗
我們希望,這些居民經過必要的培訓後,可以在大廈本身發揮作用,例如協助建立居民聯絡網絡,推廣妥善樓宇管理的信息;協助召集居民舉行會議,商討日常樓宇管理問題,例如大廈清潔、保安及消防安全事宜等,鼓勵居民分享大廈管理的經驗和知識。
他們也可以幫助政府部門工作,例如在政府執行樓宇安全及消防安全的聯合行動時給予協助;就樓宇管理問題,向民政事務處提供意見。
「居民聯絡大使」不訂立任期,但到大廈成立法團後,他們的職能便會轉予法團管理委員會委員。
為加強與「居民聯絡大使」的聯繫,民政事務總署過3月20日為「居民聯絡大使」舉行茶敍活動,邀請了消防處代表為大家講解防火常識,希望藉此機會讓他們彼此認識,分享大廈管理的經驗。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3月18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