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车间”创新产业扶贫 大唐帮扶广西极度贫困村实现脱贫(图) 

板兰村是广西大化县一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底,板兰村还有未脱贫人口262户1502人,贫困发生率63%。 魏晞 摄

中新网广西大化12月1日电 (记者 魏晞)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石多土少,缺土缺水,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把这里称为“除沙漠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养殖产业方面,大唐广西公司帮扶两村建设31个养殖扶贫车间,用来养殖七百弄鸡、肉鸽、努比亚羊、七百弄羊和肉牛; 魏晞 摄

大化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广西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底,大化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38%。大化县安兰村、板兰村更是“极度贫困”中的极度,其中板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63%。

没有路、没有水、没有地、没有产业……如何走出一条脱贫路?

作为广西最大的发电企业,中国大唐广西分公司承担起定点帮扶大化县安兰村、板兰村的任务。自2015年定点帮扶以来,中国大唐先后投入5322.86万元人民币资金,发展种养殖产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援建教学楼。

其中,在深度贫困村板兰村创新建设的“异地扶贫车间”,开启了广西产业扶贫的一个新模式。

板兰村,距离大化县城大约130公里,开越野车需要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位于山顶,没有水,也几乎没有一块平地,当地瑶族村民的吊楼大多一半建在坡地上、另一半则依山势坡度建起。2018年底,村里有未脱贫人口262户1502人,除了外出打工,只能靠见缝插针种植一点玉米等农作物勉强糊口。要在这里发展产业帮扶民众脱贫,几乎没有任何条件。

2019年3月初,大唐集团广西分公司总经理李凯在扶贫产业调研中,大胆提出了异地建设扶贫养殖场带动板兰村贫困户的设想。项目很快落地:从提出到签约开工仅用7天,从建设到完工也仅用了60天时间。

大化县副县长王丹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时表示,中国大唐这种异地援建扶贫车间的全新产业模式,实现了“六个破解”。

一是破解了深度贫困地区土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板兰村地处大石山区,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可以建设上千平米的标准羊舍,而且常年严重缺水,根本不具备规模化养殖条件,把车间建在大化镇,可以解决用地问题,也可以利用周边丰富资源进行饲养。

二是破解了建设成本问题。如果在板兰村劈山建羊舍,成本一平方米要1000元左右;在这里平地建设,只需要一平方米500元左右,成本节约了一半。

三是破解了劳动力匮乏问题。如果108名贫困户养殖1600只羊,至少需要108个劳动力,而且很多家庭致贫原因都是缺乏劳动力。在这里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每天只需要4个劳动力来轮值共管,108户贫困户每户1个劳动力,1个月只需出工1天,剩余时间都可以外出务工或照顾家人。

四是破解了养殖技术缺乏的问题。养殖场建在当地种羊基地,可以利用专家技术力量科学养殖,实现利润最大化。贫困户投入一只羊1000元,可获得290元分红,利润率达到30%左右,在养殖行业是非常高的。如果贫困户自己养殖,利润一般仅200元左右。

五是破解了回收成本高的问题。在板兰村养殖肉羊运回县城销售,100斤一只的羊运费大约需50元,这样计算每只羊利润减少50元,15只羊就减少了750元利润。而异地建养殖场,交通便利,可以就地卖给企业,市场商贩可直接上门取货,减少物流成本。

六是破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问题。过去板兰、安兰两村都是“空壳村”,异地扶贫车间每年利润分红中将提取2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的固定资产,解决原来两个深度贫困村无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

除了建设“异地扶贫车间”,大唐集团还帮扶“极度贫困村”安兰村、板兰村建设31个养殖扶贫车间,用来养殖七百弄鸡、肉鸽、努比亚羊、七百弄羊和肉牛。

石胜寒是安兰村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他和村里的16个贫困户一起经营大唐帮扶建设的一个养羊场。平时工作队员指导养殖,并派有兽医专门购买药物,医治各种羊病。现在,山羊存栏量达255只,他们一年内增加收入16万元。2019年11月初,他们16个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今年将全部脱贫。

截至2019年10月25日,中国大唐在大化县安兰村、板兰村脱贫主攻项目已全面见效。安兰村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35.83%降至1.78%;板兰村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63%降至2.37%。今年将确保大化县这两个极度贫困村提前脱贫出列,将有353户2053人脱贫。

责任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