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經濟放緩在所難免

     自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以來,東亞地區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經濟復蘇迅速,內需增長強勁,區內貿易興旺,瀰漫着一片濃厚的繁榮氣息。相比一眾先進經濟體緩慢的復蘇步伐,東亞的經濟表現的確令人羡慕。這也令東亞地區脫離歐美經濟的說法於當時不絕於耳。

 

     然而,隨着歐美經濟受制於脆弱的基本因素和緊縮的財政政策而失去動力時,東亞的經濟增長在今年下半年亦漸漸放緩。嚴峻的外圍經濟環境和先進經濟體所帶來的不穩定性已令一些東亞經濟體在近期慢慢放鬆一直從緊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前提下,歐美經濟對東亞仍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迅速發展,去年東亞地區的經濟規模已接近歐美的一半, 為甚麽歐美經濟對東亞地區的影響仍會這麼大呢?這是因為到現時為止歐美依然是東亞主要的出口市場。

 

歐美影響不容乏視

 

     縱使歐美市場佔東亞整體出口的份額在過去10年逐步下跌,但於去年仍佔接近30%。將這個出口數字跟東亞經濟總量相比,可以衡量到歐美對東亞經濟的影響力,去年東亞直接輸往歐美市場的出口約是東亞整體經濟總量的8%,雖然已經稍低於金融海嘯前的約11%,但歐美經濟情況對東亞經濟構成的壓力仍然絕對不容忽視。

 

     另外,東亞地區在過去10年迅速發展成服務全球的生產基地,使區內貿易快速擴張。但在仔細分析下就會發現,區內貿易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由與歐美經濟消費需求息息相關的原材料貿易所組成。

 

     例如在2009年,歐美的需求因金融海嘯而急劇萎縮,東亞地區直接輸往歐美的出口貨額按年下跌超過20%,而按粗略估算東亞區內的原材料貿易亦下跌接近15%。

 

     如果將東亞區內與歐美需求相關的原材料貿易亦計算在內,在2010年,歐美市場佔東亞整體出口的比重粗略估計接近4成,可見東亞地區對歐美經濟的倚賴度依然是相當高的,一時三刻無法改變這個貿易結構,亦難以擺脫歐美經濟的影響。

 

工業生產普遍放緩

 

     故此,每當歐美經濟逆轉,亞洲的經濟增長便即時出現放緩。這個關係在近期的經濟數據中也再次顯露出來。隨着歐美經濟失去動力,不但東亞地區輸往歐美的直接出口下跌,區內貿易以至工業生產活動都出現普遍放緩迹象。

 

     香港作為亞洲主要的貿易樞紐,區內很多的原材料都是經本港轉運的。香港外貿表現與區內貿易環環相扣,甚至可以說是區內貿易的晴雨表。可以預見,香港經濟在歐美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亦難以獨善其身。

 

     自今年4月以來,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大幅下滑,除了因為直接輸往歐美的出口貨量急跌之外,香港輸往其他亞洲市場的原材料出口亦顯著放緩。儘管輸往其他亞洲市場的消費品出口表現相對較佳,但仍不足以彌補先進經濟體需求轉弱所造成的缺口。

 

     其實,很多東亞經濟體都已明白到由倚靠出口轉為內需推動的重要性。根據粗略估算,東亞地區的整體消費品進口於2005 – 10年已累計增加約50%,其中中國內地的消費品進口更躍升超過150%。

 

內地消費作為緩衝

 

     相比之下,歐美的消費品進口在同期的增長只有約25%,這些數字反映東亞一直在努力擴大內需,並為環球經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在政策和經濟結構逐步調整的支持下,中國內地今年首3季的消費品進口更進一步按年飈升近80%,對其他周邊和環球經濟體都發揮了關鍵的穩定作用。

 

     可以肯定的說,若果沒有內地消費增長這一個緩衝,東亞經濟的放緩壓力會比現時的更大。

 

     然而,歐美經濟規模龐大,兩者合計約佔全球經濟份額的一半,亞洲市場目前仍難取代歐美的主導地位。所以在短期內,東亞以至香港仍會受制於歐美經濟低迷的大形勢,經濟增長在2012年放緩似乎在所難免。

 

     但長遠而言,隨着全球經濟重心不斷東移,東亞地區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角色只會與日俱增。要減低歐美經濟放緩對香港的衝擊,我們便要好好把握亞洲、特別是中國內地蓬勃發展的機遇,積極開拓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以維持我們在國際的競爭力。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月1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