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柳融,杨强报道: “当穿上粤剧服,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我感觉回到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看粤剧的时光。”巴拿马华文报刊《拉美侨声》总编辑助理张雪云说,在海外生活经常通过影片、音频等形式赏粤剧,“但穿粤剧服装、学习表演是第一次”。
由美国、澳大利亚、巴拿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家海外华文媒体组成的采访团,20日走进广西梧州粤剧展览馆,感受粤剧魅力。
1993年出生的梧州粤剧团演员陈珩与搭档一起表演《梁祝·十八相送》剧目(上图)。伴随着动听的旋律,陈珩饰演的祝英台一开腔,就赢得阵阵掌声。
“我是剧团的‘老人’,有10年表演经验。”生于粤剧世家的陈珩说,母亲、舅舅、姨母均是粤剧演员,她从小“泡在”剧团,12岁来到广西艺术学校学习粤剧,16岁毕业进入梧州粤剧团。她唱出的“粤剧新声”现今备受粤港澳民众的赞赏。
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流行于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地区。已有近500年历史的粤剧,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种。
成立68年的梧州粤剧团是两广地区有名的粤剧团之一。据梧州粤剧团团长霍雄光介绍,改革开放后,广西梧州粤剧团迎来鼎盛时期,创作的剧目《女驸马》经常到广东、港澳地区演出,曾出现“万人空巷争看驸马”的景象。
随着时代发展,粤剧和许多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着人才短缺、观众断层等困境。近年来,梧州官方建立保护与传承基地和传习所,设立粤剧传承发展基金,推动每一至两年创排一部新剧。
霍雄光说,剧团现在每年都有新的剧目呈现,在继承优秀传统元素的同时,更注重贴近当下,以创新手法打造精品剧目,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例如粤剧《关冕钧·铁路梦》,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粤剧梆簧曲调基础上,融合了单、双、三人舞及群舞等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创新表演方式。“把粤剧与现代舞等相结合,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呈现粤剧,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2014年,梧州市在广西率先启动“粤剧进校园”试点工作,把戏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的兴趣。
陈珩在表演之余,经常走进学校推广粤剧。“给孩子们表演粤剧,讲解相关戏曲知识,教他们唱粤曲,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戏迷。”
据广西梧州官方提供资料显示,2017年,该市中小学校“戏曲进校园”率达100%。截至2019年4月,该市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4000多场次,培训戏曲教师1000多人次,培养学生戏迷50多万人。
随着粤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粤剧表演队伍。霍雄光介绍,剧团有60多人,演员平均年龄约35岁,近年来创作许多优秀剧目,经常到香港、澳门地区表演。
与张雪云一同体验粤剧表演的还有张春梅(国际日报,右二) 、周新政(澳门法制报,右一)和索江(澳大利亚澳视传媒 )。索江说,“在澳大利亚很多华人喜欢看粤剧,我愿意做一名文化传播使者,将优秀的粤剧介绍给澳大利亚观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