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似乎有点太安静了!”
— “老正兴” 聚会者
在美国呆久了的华人中有不少人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叫美国这个地方“好山好水好寂寞。” 然而,激情在宁静中积蓄,圣地亚哥在悄悄地酝酿着爆发。
公元二零零一年十月十六日,郭明、陈平、郭进、侯新隽、李辉、吴振平和于秀在“老正兴”中餐馆聚会,讨论组建一个组织,为在生物医学和制药领域工作的华裔同行服务。当时大家头脑中开始出现的这个组织的雉形,如今已成长为一个走进主流社会、跨族裔、功能完善、涉足于药物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组织。它朝气蓬勃地不断发展,巨大地影响着圣地亚哥和方圆数百英里的加州其它地区,甚至于波及太平洋两岸。这个组织就是如今鼎鼎有名,开启新世纪中美两国生物技术多领域交流新篇章的『 美中生物医学与制药协会』(SABPA)。
破土
二零零一年初秋,生物科技和制药业已经成为了圣地亚哥的支柱产业,上千名中国人在与此相关的产业和研究机构里工作。圣地亚哥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这里有索克、斯克里普、桑福德 – 伯纳姆等一流的独立研究所,还有著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有鉴于此,一些业内巨头公司,如辉瑞、诺华、强生、默克、礼来等国际性大药厂,纷纷在此砸下巨资设立研发中心,另有数百家中小型的生物医药公司也籍机在此生气勃勃地发展着。当时,圣地亚哥正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策划和组织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促进职业发展,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理想的行业组织。在这样的一个土壤环境中,一个特定的机遇,一个小小的“老正兴”聚会,一颗幼嫩的SABPA种子,就这样被郭明、侯新隽和五位他们原辉瑞公司的同事种植并很快也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破土发芽。“老正兴”聚会之后,吴振平、郭明和侯新隽自告奋勇地联络了圣地亚哥本地生物医药公司中感兴趣的同事和朋友们。他们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四十八位来自各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同仁迅速组成了组织委员会,一个崭新的组织即将面世。
SABPA的成立大会定于二零零二年六月八号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员俱乐部举行。此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如注册成为501(C)(3) 非盈利性组织、确定SABPA宗旨、组建首期董事会、起草章程,设计标志和建设网站等等。众多的志愿者和赞助者在此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帮助。Kim Albazati博士(当时辉瑞化学研发部门的执行董事)帮助SABPA从辉瑞公司的社区服务基金中获取了2500美元,这成为SABPA的第一笔活动经费。成立大会当天,约有一百五十人出席,美国科学院院士、UCSD钱煦教授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大会的举办成功显示了SABPA的成立早已是人心所向,钱煦教授的慷慨支持又是一个有力的背书,为SABPA今后成功快速地成长为一个包容性的主流行业组织铺平了道路。
作为一个新生的行业组织,SABPA的创建者最初面临着SABPA将如何定位的问题。在SABPA成立前的几次组织会议上,创建者们对SABPA的特征和定位达成了三点共识,也体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主流 – 虽然SABPA是一个中国人成立的行业组织,但是它的目标是为所有生物科技和制药领域的成员们服务,它服务的对象不受国家或者种族的局限。
本土 – SABPA最初的发展重心会立足在圣地亚哥本地。如一位创建者所说:“成立一个组织容易,建设好一个组织难。”作为一个为会员服务的年轻组织,每一个会员都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把这个组织建设好。
草根 – SABPA服务于生物医药和制药行业中任何水平的职业工作者,不论你是一个技术员,博士后,教授还是公司总裁,你都可以参加SABPA的活动,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从中获益。SABPA不是一个为“精英”服务的组织,而是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组织。
回顾SABPA的十年的历史,创建者的远见卓识渗透到了SABPA发展的层层面面,为它的成功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流、本土、草根”是SABPA的特性
— SABPA 组织文化
在SABPA定性和定位的同时,SABPA的宗旨也明确了:1) 为SABPA会员提供一个相互联络和沟通的平台。2) 促进会员的业务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3) 普及大众对生物医学和制药研究的了解和认识。4) 促进中美生物医学和制药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由创建者在二零零二年制定的宗旨,十年来有效地引导着SABPA为社区服务,顺利地开展各项活动。
成长
SABPA随着她成功地举办一个又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而茁壮成长。
『科学与科技论坛』是SABPA举办的第一个座谈会。2002年5月,首届『科学与科技论坛』召开,主题是对新药研发完整过程的综述。对于许多在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工作的职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超越他们自身专修的领域来学习新药研发的整体的机会。对于早期的SABPA来讲,举办一个专业论坛是一个崭新的挑战。当时SABPA名不见经传,没有任何赞助商来资助活动。SABPA动员了所用会员的资源,群策群力来协助办好这次论坛。SABPA董事会成员纷纷奋勇当先担任论坛发言人,介绍自己擅长的制药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贺耘成功说服了诺华研究基金会基因组研究所(GNF)将他们的会议厅免费借给SABPA作为会议场地。侯新隽和郭明(论坛主席)等人自掏腰包为SABPA的早期活动提供经费。为了能够让所有的生物医药人士受益,这次活动免收任何报名费。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届科学与科技论坛吸引了超过二百名的与会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成为SABPA以后每年春天举办的,到目前历史最悠久而且得到南加州业界主流踊跃参与的学术活动。
“合作总是强于竞争!”
— 苏慰国
『生物医药年会』代表了SABPA的合作精神。2003年,在科学与科技论坛取得成功之后,SABPA计划举行一个综合性的年会,会议内容不但要包括与生物医药产业有关的科学方面的内容,还涵盖经营,投/融资,专利法等等其它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圣地亚哥中国人协会 (SDCA) 负责科技的副会长蔡辉也正在组织第二次生物医药年会。许多SABPA董事会成员象蔡隧雄和贺耘等也是圣地亚哥中国人协会主办的上一年第一届生物医药年会组委会成员。发现两个组织在筹办相同性质的年会的情况,SABPA的郭明和SDCA的蔡辉就一起商量,将两个会议合并同心协力举办一个更大型的生物医药年会。美国化学学会(ACS) 作为一个主流行业组织,当时为生物医药年会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成为了主办方之一。至今,每年六月初的“圣地亚哥生物医药年会”已经成为南加州生命科学主流业界的旗舰年度活动,每年有超过500人参与。它也是一个SABPA、SDCA和ACS成功合作的典范,正如苏慰国在当时SABPA内部讨论时所说:“合作总是强于竞争。”
『夏日野餐会』,曾经只是一个局限在辉瑞同行间的联谊活动。SABPA成立之后,这项活动也转型并轨,成为一个吸引和服务于SABPA和所有从业人员、家属、以及整个圣地亚哥社区的大型联谊活动。
年复一年,新的活动不断被纳入到SABPA举办的年度活动计划系列之中。 『教育和职业发展活动』于2004年首次举行,该活动体现了SABPA帮助会员实现专业精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宗旨,具有独到之处。SABPA不同的活动种类繁多,平时还有许多由SABPA的志愿者们兴起和组织的,这些活动以面向生物制药群体为主,服务全社区为辅的原则,均收到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成效。
“太平洋论坛可能是一个老活动了,但是它仍然具有着年青和活泼的心态。”
— 乔 爽
2005年开始的『太平洋论坛』促进了中国和美国生物医药同行之间的关系培养和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联姻纽带作用。曾几何时, 中国在行业内并不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话题,药明康德那时名气之响, 但只在对中国发展“外包”服务有兴趣的公司中被传说;华裔科学家海归那时还比较稀少; 国际间仅有寥寥无几的人士因为有机会参加了中国的会议开始了解到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在崛起。
2005年,随着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大型制药公司“外包”策略的兴起,对发展跨越太平洋两岸的合作和商机的兴趣日益高涨。乔爽、沈竹、董增军起意筹办一个新的以太平洋两岸为中心的会议,以着重介绍此间与亚洲、与中国企业相关的话题。在郭明、贺耘(当时的SABPA会长)和李辉的帮助下,第一届太平洋论坛于当年11月12日召开,与会者有二百余人。论坛得到了听众和讲员的一致好评。SABPA凭着天时,地利,人和,建立起了太平洋两岸三地间的联系,打开了环太平洋区域生物医药团体间共同合作的新局面。从那以后,太平洋论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愈来愈多的圣地亚哥人“海归”,加入或成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新公司。
『太平洋论坛』所帮助建立起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为以后与中国相关活动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在世界生物医药和制药领域里担当日益重要的角色,很多中国的城市和省份纷纷派遣代表团赴美寻找合作发展机会和吸引高端人才。自2009年以来,SABPA接待过超过二十个各省市地区的政府和各界来此招商推介,吸纳人才的代表团。SABPA已经成为一座真正的连接太平洋两岸生物医药界的桥梁。
拓展
时间是2004年9月,赵莹刚参加了SABPA举办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会议』。她深深的被会议的质量、对与会者的裨益和跟同行们交流的机会所折服。在会议结束后的社交时间里,她随意的向一个陌生的参与会议的同行提起兴办一个SABPA在橙县分部的想法。令她惊讶的是,对方的回答是:“那为什么你不来作这件事呢?”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对话的对象是郭明,SABPA董事会的会长和创始人之一。这次对话是一切的开始。作为一个生活在尔湾,工作于医疗器械和诊断行业的专业人员,赵莹看到了橙县/洛杉矶地区,作为全美最集中的大型和国际性医疗器械公司的聚集地,能够提供给SABPA扩大和丰富其影响的机会。她参加了SABPA的董事会会议并且在会议上赢得了董事会对建立橙县/洛杉矶(OC/LA)分部的支持。
在SABPA董事会,包括贺耘、吴振平、蔡辉、蔡遂雄、董曾军等的大力支持下,赵莹带头挑起了筹建OC/LA分部的责任并且深入当地的社区寻找志愿者。第一届生物医药论坛成为一个人才的积累中心,很多与会者成为今后OC/LA分部的骨干力量。从最开始,赵莹就赢得了当地社区的专业人士的支持,他们包括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Goran Matijasevic, 陈中平,李伯晃博士, St. Jude Medical公司的陈政。曹恒楚成为了最早的生物医药论坛的讲员之一。他后来成为了OC/LA分部的会长。SABPA的圣地亚哥分部为了OC/LA分部前两届年度“生物医药论坛”的成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上的支持。董曾军是第一届论坛的讲员之一。论坛当天圣地亚哥分部还派出了一队志愿者来帮助论坛的组委会组织活动。OC/LA分部的建立和“生物医药论坛”的成功为SABPA在医疗器械和诊断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培育
培养互助团结的组织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构架对于SABPA的未来十分重要。作为一个完全由志愿者构成的“草根”组织,“投时,投力,没钱。”是无论SABPA的老会员还是新会员听到都会发出会心一笑的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号。数不胜数的志愿者在努力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同时无怨无悔地为SABPA工作到午夜甚至凌晨。不过这个全部由志愿者操作的运行模式并没有减缓SABPA成为具有地区性和跨太平洋的高度影响力的职业组织。这样的令人欣喜发展后面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从SABPA发展的初期开始,郭明、侯新隽、娄石、和其他创建者以及以后各任董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其中当了多少年的副会长的刘亚华,陶伊文也等于当了多少年SABPA的志愿者团队的领头羊,他们以身作则,投入了大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支持组织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这个团队。很多骨干会员为资助SABPA的活动,掏出自己腰包的钱来作活动经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建立起一个职业道德和无私的行为标准,成为了后来会员效仿的榜样。
随着SABPA的发展,最初的领导人不仅制定了SABPA会章和行为规范将组织的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还构建了完备的运作机构来支持会员的动议并且帮助他们成功。在贺耘的领导下,具有专职分工的委员会开始建立。在后两任会长李辉和方向明任期内,更多的职能委员会一个个被建立和健全。不同的委员会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大大的提高了SABPA组织的工作效率。如今,SABPA已拥有十五个之多的委员会及上百名志愿者,每个委员会各负其责,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其中包括科学与科技、太平洋关系、教育和职业发展、集资、社会活动、会员管理、传媒宣传、网站管理、等等。拥有成熟的运作结构和成文的操作程序,使会员的想法和动议能够马上研讨,迅速达成计划并实施。SABPA年度系列活动中最新的两个:如竺惠椿会长提议的『绿色化学研讨会』,和杨兴提议的『医疗器械与诊断研讨会』可以迅速启动并马上获得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委员会同时也是志愿者们展露他们的才华和锻炼他们的领导才能的最好舞台。现任会长竺惠椿在担任副会长的时候负责“社会活动委员会”,同时建议并启动了“创业者讨论会”的工作,以后每年好几次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参与者。张明珠(现任执行副会长)和刘阳(现任副会长)相继担任集资委员会负责人,保证了SABPA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恶劣环境下也得到足够的赞助以保证每年十数次各种类型的活动。
“SABPA是一个由会员组成,由会员运作,为会员服务的组织。”
-张维维
对于每一个志愿者来说,SABPA就像一个大家庭。在『SABPA十年纪念册』里,你会发现众多的证词,从不同的会员口中,说出了那种团结互助的感觉和自己跟SABPA融为一体的感觉。资深会员、南加州著名企业家、生物学家张维维以此套用了林肯总统一句名言说:“SABPA是一个由会员组成,由会员运作,为会员服务的组织。”
过去的五年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SABPA克服了新的挑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任SABPA董事会主席李辉指出,在SABPA庆祝五年生日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个组织能否继续发展和领导团队能否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仍然存在着疑问。在过去的五年里,SABPA面对了很多新的挑战,最严峻的挑战就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在这个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圣地亚哥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许多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倒闭。很多生物医药工作者面临着寻找一份新的工作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艰难的环境里,SABPA的团结互助的组织文化更加显现出它的光彩。SABPA在这个时刻为会员们提供了联络人脉和重新调整个人的事业发展的机会。它的价值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当经济衰退开始的时候,为SABPA募集赞助资金被认为将会比较困难。但是在张明珠,刘阳和其它SABPA领导的努力下,SABPA的赞助资金募集数目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预期的想象。内集外来的赞助也可以掂量出如今SABPA的含金量特别是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生物医学产业是一个多变的产业,过去五年里这个产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外包服务”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造成了圣地亚哥大的制药公司内部的职位的流失。SABPA带头引导起对“全球外包利弊”,“回中国还是留在美国”等一系列话题的讨论。一定程度上,SABPA帮助调整了圣地亚哥和中国的生物产业的结构。许多SABPA的会员也借助SABPA这个跳板来启动他们在美国和中国的新的事业或者公司。在2011年底,有两件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广为流传的新闻与SABPA志愿者有关。现任副会长刘义参与创立的圣地亚哥抗癌新药研发公司Intelikine在成立仅仅四年后被日本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武田(Takeda)以四亿三千万美元的总价兼并;前任SABPA董事、会长苏慰国、吴振平(总科技官、高级副总)为主要管理成员的上海和记黄埔医药与阿斯利康合作共同开发一个抗癌新药项目,获总额一亿四千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开创了以中国研发的原创抗癌新药智力产权与跨国制药业巨头直接合作的先例。
“曾经的担心,而今以SABPA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我们足以自豪地作出肯定的回答。”
— 李 辉
虽然在过去的五年里SABPA面对了很多的挑战,但是今天的SABPA在各个层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SABPA的会员有着更多样化的职业背景,他们的加入使SABPA的人才配置更加全面和均衡。各个委员会的会长和副会长们已经成为了SABPA的骨干力量。他们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新人加入到SABPA,为它和整个社区服务,很多新人将注定成为SABPA未来的领导者。在SABPA会员不断的创新和许多杰出的学者和商业领袖对SABPA的支持下,SABPA在过去五年里组织了很多高质量的新年度活动。SABPA像一所学校,为任何有意学习的会员提供学习各种技能和跟随最新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机会。李辉说:“在庆祝SABPA五周年创会之时,也不乏有人担心SABPA能否持续如此快速的发展,以及我们的团队能否持续支持SABPA的快速发展。而今以SABPA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和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我们足以自豪地作出肯定的回答。”
第一个十年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志愿者,许许多多无名英雄在幕后默默无闻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从历届秘书和财务团队、赵强和伙伴们的网站管理团队、高引红和伙伴们的通讯团队,刘亚华和伙伴们的活动后勤团队、以及陶伊文和伙伴们的活动注册团队,他们没有站在演讲台上,也许很多参加每个活动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每一次活动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如果想更多了解相关的历史和现在,请访问SABPA网站www.sabpa.org. (美中生物医学与制药协会:陈之江、乔爽、郭明、高引红、赵莹; 刊头照片:史文格)
更多相关中文和图片报道:
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s=SABPA&x=7&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