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步行街也就一步之遥的是著名的达尔姆广场(Place d’Armes)。如果说圣母路是蒙特利尔的历史画廊,那么达尔姆广场及其周边的古建筑就是画廊中最华丽出彩的篇章。
300多年来,历经风风雨雨的广场见证了蒙特利尔老城的兴衰起落。广场四周有着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蒙特利尔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老城几个世纪繁荣辉煌的见证。
达尔姆广场于1693年建立,最初是一个皮草交易集市,故称为皮草广场。1721年以后,兵器取代皮草成为最主要的交易项目,遂改名为兵器广场。
硝烟散去,这里在1781到1813年间又成了一个干草和木材的交易市场。随着蒙特利尔城市功能重新规划,市政府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将其改建成一个维多利亚式花园。
上世纪六十年代,占地面积仅5600平方米广场才定型为如今的样子。达尔姆广场作为老城曾经的心脏,见证了昔日蒙城的发展和繁荣,自然也成了蒙城人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因为临近唐人街,所以在广场上浏览时从你身边走过的同胞还真不少。
广场正中心矗立着蒙特利尔市的建立者保罗·舒默迪·迈松纳夫(Paul Chomedey Maisonneuve)雕像,用来纪念他带领法国人在这里制服了当地土著易洛魁人的首领,从此终止了印第安人的攻击。这位迈松纳夫就是背十字架上皇家山感动圣母的那位老兄。
雕像至今也有120多年历史,身穿17世纪军装的迈松纳夫腰间佩剑,高举一面旗帜气势逼人。脚下四尊塑像分别为对蒙特利尔做出贡献的三个代表人物,军人、医生、皮毛商人,另外一位就是当时的战斗对手印第安酋长。
广场周边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每一栋都称得上蒙特利尔的历史地标。诺特丹圣母大教堂、蒙特利尔银行大楼、纽约人寿保险大厦和阿尔德雷德大厦等。
与圣母大教堂相对的,是一座英国新古典式建筑,即赫赫有名的“蒙特利尔银行”。这是于1847年仿照意大利罗马万神庙式样而建,有立柱穹顶,内部奢华。
蒙特利尔银行建行早于加拿大建国。1817年约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和8名加拿大商人签署了“公司章程”,9人合股15万作为银行资本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创立了银行并于1817年11月3日正式营业,成为加拿大最古老的银行。
蒙特利尔银行总部于1977年已搬迁至多伦多湾街的第一加拿大广场,这里的原址大楼仍为法定总部。现在大楼内部空间基本上被一些高级俱乐部瓜分,唯有一处货币博物馆仍向人们展示200年的光辉历史。
银行大楼前面的大街号称是蒙特利尔的“华尔街”。这一带在早期是蒙特利尔最繁华的金融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一直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戴高乐的那一声“魁北克自由万岁!”葬送了蒙特利尔江湖老大的地位。
魁北克闹独立后造成了蒙特利尔局势震荡。出于对这座城市发展前景的担忧,不少跨国公司纷纷将总部撤出蒙特利尔迁往多伦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仍有许多银行、公司在此开设分号。
广场东面的砖红色大楼是纽约人寿保险大厦(New York Insurance Building),这是蒙特利尔第一座摩天大楼,建于1888年。与其紧邻的是建于1929年的阿尔德雷德(Aldred)大厦,建筑风格模仿纽约的帝国大厦。
广场四周的古建筑中“混搭”了一栋现代建筑风格的玻璃幕墙高楼显得尤为突出。大楼一侧的两个角上有二座塑像,名字叫“英国哈巴狗和法国卷毛狗”,一个风度翩翩的英国绅士抱着一只哈巴狗、一位时髦的法国女郎抱着一只卷毛狗
。
这使我们联想到卡迪埃广场上的纳尔逊与沃克兰的两尊雕像。看来英、法两种文化在蒙特利尔的交融与交锋无处不在,就像这一对带有幽默色彩的雕塑,彼此自以为是,互相看不顺眼。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