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北美之旅·东岸篇(三十一): 瓦尔登湖 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半个世纪后,在康科德又发生了以超验主义运动为中心的另一场“革命”,它通常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爱默生说:“这场革命只有通过文化观念的逐渐培养才能达成。”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祖屋是一栋简朴的深褐色木屋,背倚康科德河,从院子里可以看到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战役的主战场北桥一带。爱默生在这栋1770年由祖父兴建的老宅里,写下了《论自然》的初稿。

这篇文章于1836年正式发表,象征着超验主义运动和美国文化走向独立、繁荣的开始。也确立了爱默生成为美国文化精神代表人物的地位。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模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后不久便搬出了老宅,迁居到位于康科德的另一处新居,他将新居所命名为“Bush”(意为“灌木丛”)。Bush是一幢当时建筑风格比较流行的别墅,如今成了开放给游人参观的爱默生故居。

故居陈设特别朴素,是典型的文人家居。样式简洁深色调的家具,洁白的床布,角落里四方的钢琴,餐桌上低矮的花瓶里素雅的花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满墙的人物画和静物风景油画,以及高至天花板的四壁图书。

与室内沉闷的气氛相比,故居周围显得生机勃勃、保留着主人当时的趣味。后院有灌木、也有草丛,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芜杂和自然生机。它会让人联想到爱默生对自然的钟爱,是他试图在自然中寻求“人”之意义的思想的诠释。

这种生活哲学似乎一直被这里的居民奉为圭臬:在波士顿郊外小镇,居屋的后院往往是开放的,它不是被篱笆围起来的人造花园,而是面向着森林、树丛敞开,人工种植的花和草坪渐渐和天然的树木、草坡融为一体,体现着人们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本就没有庭院!有的只是那没有篱笆围住的大自然,一直通到你家门口。”这是康科德另一位名人亨利·梭罗对理想家园的描述。为了建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从《小妇人》作者奥尔科特处借了一把斧头,独自一人走进了树林。

在树林里走了差不多两英里,梭罗来到了的瓦尔登湖畔,自己动手盖起了一栋只有一个房间的小木屋,共花费约28 美元。其中最大几项开支是木板、墙面板和铁钉,而运输费仅为1.4美元,梭罗在书中标注:大部分是我用背扛的。

在以后等2年多时间里,梭罗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把自己视作自然之子,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他努力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

与此同时,他反观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

但在生前,这位被爱默生称为“自然之子”的伟大作家及作品并没得到世人认可。他的第一部作品《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出版时才卖出219册。直到他去世约半个世纪,美国文化界才有人开始关注梭罗这个名字。

沿着瓦尔登湖小道、穿过一片又高又密的树林、一片平坦开阔的高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当年梭罗建小木屋的旧址。地上竖着块牌子,上面是梭罗对自己选择离群索居行为的解释:

“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一面。看看我能否学到大自然要教给我的东西?这样当我将死时,确信自己曾充分地生活过。”

牌子旁边是一小堆石块。1847 年,隐居了2年2个月2天的梭罗离开瓦尔登湖后,小木屋被用作谷仓,后来全部拆除。1872年,梭罗的好友布朗森·奥尔科特在这里放下第一块石头,以确认这是小木屋旧址。

梭罗出名后的100多年,梭罗的粉丝们不断地来瓦尔登湖朝圣、并在这里放置自己的石块作为纪念。一直到1945 年,有位名叫罗兰·罗宾斯的业余考古学家,在挖掘了三个月后,发现了小屋烟囱的地基石。自此,小木屋旧址得以彻底确认。

小木屋前有一条细细的林间小径通往瓦尔登湖沙滩。走在这树影斑驳的小路,左边是波平如镜的湖水,右边是枝盛叶茂的森林,别具清新简单、宁静质朴的神性。此景此境,堆积在胸中多少琐碎污浊之气,仿佛都会在瞬间涤荡一空。

才华横溢的梭罗,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美国梭罗研究会发起人沃尔特·哈丁(Walter Harding)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正因为此,它也是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瓦尔登湖》在中国的影响出奇的广泛,2003-2012的十年间,这本书不同的中译本,竟出版了30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一个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年代,很多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而梭罗用他特有的简洁、明确、犀利的语调告诉我们:“不要过你应该过的生活。过你想过的生活吧。”

“湖的景象是多么宁静啊!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表现力的一部分。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梭罗是如此描述纯净的瓦尔登湖。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只是仅有遗世独立的人才能在朝圣的路上最终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