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镇远古城,太极光景(第四季缤纷归途37)

我们在贵州高原盘旋,基本上是崇山峻岭的顶端穿梭。贵州境内的高速里程这些年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各省前列,目前更是跻身全国前十。

记得10年前,我们自驾从湖南经贵州境内到达广西,到处修路的贵州把我们害苦了。

因为心里有阴影,这些年规划自驾出行基本绕着贵州。这次是因为必须途径贵州,没想到几天来的感受有点惊喜。

不过,贵州境内的高速基本限速在80。毕竟山道弯弯,还是一个减速缓行,出门在外安全还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贵州的运气真的不错。据说夏日多雨,我们一路基本都是艳阳高照。贵州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速公路两边不断出现打好扶贫攻坚战。这种气氛甚至超过我们在西海固地区的感受。

地处武陵山区的镇远是我们在贵州境内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这个位于舞阳河畔的古城有着湘西凤凰古城相似的自然人文风情,然而仅仅是因为交通不便,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60多年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就是在镇远挂牌的,不过现在的州政府所在地已经搬到190公里外的凯里。这些年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网络连接,镇远这座偏僻的古城又开始热闹起来。正当夏季旅游高峰,自驾游的车辆把狭窄的古城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

古城四周山峦环抱,舞阳河水蜿蜒曲折,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很像一幅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虽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但我们现在所见的古建筑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比起湘西的凤凰古城,镇远古城的街道显得更为宽阔,整体格局似乎更为气派,城内外古建筑、古民居、古码头等各种文物遗址保存完好。

这样的古民居在街边随处可见。

也有一些复制品,勾起人们对古城历史的回忆。

20 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生生息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多元化的人文社会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位于古城城北石屏山顶的府城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来的长度已无从考证,现城墙仅存1500多米。据史料显示城墙原高五米,宽三米,建有炮台、垛口及城楼,在石屏山顶有城门三座。

镇远在明清时期为苗疆腹地,现存的府城垣在当时和镇远境内仍残存的数十个关隘、哨卡组成了南方长城这一宏伟的军事防御体系。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共有单体建筑40座,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总面积6665平方米。它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祝圣桥等多组建筑物组成,布局奇巧、工艺精堪。

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祝圣桥上第3孔第4孔之间,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

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

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镇远卫城的和平村旧址坐南向北,是一组由高大土石围墙圈围起来的建筑群。这里原来是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衙门,民国初改为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11月,中国大地上曾建立了两个关押日俘的地方。一是设在陕西西安的“军政部第一俘虏收容所”;二是设在湖南常德盐关的“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1938年迁至镇远。

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下来的关押日本战俘的场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

祝圣桥的夜景。

盛夏是古城最好的旅游季节,夜晚的舞阳河是游客的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

科技: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21

本地: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