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青海湖,闪烁着诗意光芒的远方(第四季缤纷归途10)

离开经石城不到十分钟,我们的车已经抵达青海湖自驾游服务区。

离开经石城不到十分钟,我们的车已经抵达青海湖自驾游服务区。令我们纳闷的是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还在30公里以外呢。这会不会以后也学新疆的成功经验,必须坐景区提供的区间车才能进入景区?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这个邪恶的念头。这个自驾游服务区除了提供收费厕所以外没有其它服务,根本就没有什么停车场,所以停车只能靠见缝插针占位。

七月骄阳下的油菜花从公路向两边延伸,左边直抵南山脚下,右边则融化在青海湖边。依仗着青海湖背景,这些水天之间的油菜花只能用浩瀚来形容。十几公里绵延不绝,犹如金黄的花毯。有些尚未尽情绽放,则像绿色海洋里的繁星点点。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措温布”,意思为“青色的海”。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始于1亿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

青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和俺老家的太湖一样是一个外流湖。200多万年前,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m。尽管如此,青海湖目前仍以4583平方公里的面积雄踞我国内陆湖泊榜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

虽然是盛夏酷暑,我们在湖边还是感受的阵阵凉意。毕竟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据说青海湖中的海心山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度!所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赶来这儿避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海湖的旅游自然是“靠湖吃湖”的经营模式。据说,目前已被列入旅游局名册的就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沙流河、五世达赖泉、月牙湖、夏格日山、三角城遗址、伏俟城遗址、舍布齐岩画、祭海台、沙陀寺、佛海寺、刚察大寺、金银滩(原子城)、卧佛山等。

“靠湖吃湖”也直接影响到牧民的生活。自从看见青海湖,就出现不少牧民牵着牦牛和驼羊在国道两侧招揽游客。使得原本并不宽阔的国道被各种自驾车辆任意占用,仅剩下狭窄的空间供前往景区的车辆来往。还有一些牧民索性就在国道边保护草原的围栏开门设卡,你只要缴点钱便可突破围栏进入牧道驶向青海湖湖畔。

看野景自然图个省钱,但你还是会错失最佳的风景。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景点中,真正纳入国家AAAAA青海湖景区的也就“两岛一湾一剑”:二郎剑、鸟岛、沙岛、仙女湾等四大景区。我们来青海湖之前,景区就以“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维护青海湖周边生态系统”之名,关闭了鸟岛和沙岛。所以我们只能去暂时还开放的二郎剑景区朝圣打卡。

我们游览的二郎剑景区因其形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插入青海湖,故称“二郎剑”。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因基地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又被称为151基地。后来随着青海湖水位下降,不能满足鱼雷潜水深度的要求,151基地才有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转变AAAAA旅游景点。

在二郎剑半岛码头向湖中望去,我们依然能看到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残留的建筑,在浩瀚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孤独。据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的鱼雷都是在这里完成试验,然后投产,武装海军舰队。现在湖中的建筑内仍保留一部分原有的生产车间、实验区和鱼雷、电台等实物供游人参观。

湖边新建的卧佛、玛尼堆、经幡、经轮,也成了向游客启蒙藏传佛教的好去处。不过更多的游客对树立在一边石碑介绍的文字视而不见,只是拿着手机吆五喝六地招呼同伴拍照留影。

陆海空立体开发旅游资源是二郎剑景区经营之道。你想空中俯瞰青海湖,这里有热气球满足你的好奇;你想进入湖面探秘,码头便有各种价格不等的游船等候你上船。即使你只想在地面顺便逛逛,同样有沙滩摩托、骑马竞逐项目欢迎光顾。

沿湖修建了木制栈道为游客观湖提供了便利。蔚蓝浩瀚的青海湖微波荡漾,湖面上雁鸥在自由翱翔。我们在栈道东侧的湖畔水面上看到西王母的雕像,当地的导游对游客宣讲:传说青海湖便是西王母的瑶池,这尊西王母雕塑便是在述说这个故事。巧了!半个月前,我们在新疆天山天池浏览时被告知那里就也是西王母的开蟠桃会的瑶池。难不成王母娘娘见湖就开蟠桃会?

青海湖位于东亚、中亚两条国际水鸟迁徙通道的交汇点,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全球水鸟重要的繁殖地。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因为去不了鸟岛,我们只能在湖边观赏在湖畔水面游弋的各种鸟类。其中似曾相识的棕头鸥、斑头雁等,冬天来临前有些都会选择飞往广东的一些湿地过冬。

青海湖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花儿,迎风飘香。远眺合围环抱的远山苍翠,近看波光潋滟的湖面澄碧,犹如置身于诗情画意中。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走进了游人稀少的诗歌广场。

诗歌广场是2012年为宣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而建的。广场耸立着24座世界上最著名史诗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出自我国多名雕塑艺术名家之手,全部由青铜铸成,屹立在不规则的、用中英文镌刻着史诗节选的天然花岗岩基座之上,表现出无形的威力和典雅之美。

广场正中建有总长40米,主宽3.16米,主高为4米的藏文化形式的诗歌墙,上面有每次来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诗人签名。我在上面居然找到了好几位久违的诗友名字,心中油然起敬。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消失在人海里,他们居然还在坚守自己的梦想。感谢青海湖,让我这个不甘苟且偷生的凡夫俗子在远方又看见了诗歌的光芒。

在青海湖畔谈诗,自然不得不提那位浪漫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据说,300年前的一个秋冬季节,仓央嘉措在被押送入京途中路过青海湖感受到了佛法召唤,在湖边圆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逝人已去,只留下那些凄美感伤的诗句流传至今。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人海茫茫,能否相见全凭奇缘;芸芸众生,一旦错过便是永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望恕不恭。联系QQ:467830483即删。)

令我们纳闷的是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还在30公里以外呢。这会不会以后也学新疆的成功经验,必须坐景区提供的区间车才能进入景区?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这个邪恶的念头。这个自驾游服务区除了提供收费厕所以外没有其它服务,根本就没有什么停车场,所以停车只能靠见缝插针占位。

七月骄阳下的油菜花从公路向两边延伸,左边直抵南山脚下,右边则融化在青海湖边。依仗着青海湖背景,这些水天之间的油菜花只能用浩瀚来形容。十几公里绵延不绝,犹如金黄的花毯。有些尚未尽情绽放,则像绿色海洋里的繁星点点。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措温布”,意思为“青色的海”。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始于1亿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

青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和俺老家的太湖一样是一个外流湖。200多万年前,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m。尽管如此,青海湖目前仍以4583平方公里的面积雄踞我国内陆湖泊榜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

虽然是盛夏酷暑,我们在湖边还是感受的阵阵凉意。毕竟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据说青海湖中的海心山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度!所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赶来这儿避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青海湖的旅游自然是“靠湖吃湖”的经营模式。据说,目前已被列入旅游局名册的就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沙流河、五世达赖泉、月牙湖、夏格日山、三角城遗址、伏俟城遗址、舍布齐岩画、祭海台、沙陀寺、佛海寺、刚察大寺、金银滩(原子城)、卧佛山等。

“靠湖吃湖”也直接影响到牧民的生活。自从看见青海湖,就出现不少牧民牵着牦牛和驼羊在国道两侧招揽游客。使得原本并不宽阔的国道被各种自驾车辆任意占用,仅剩下狭窄的空间供前往景区的车辆来往。还有一些牧民索性就在国道边保护草原的围栏开门设卡,你只要缴点钱便可突破围栏进入牧道驶向青海湖湖畔。

看野景自然图个省钱,但你还是会错失最佳的风景。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景点中,真正纳入国家AAAAA青海湖景区的也就“两岛一湾一剑”:二郎剑、鸟岛、沙岛、仙女湾等四大景区。我们来青海湖之前,景区就以“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维护青海湖周边生态系统”之名,关闭了鸟岛和沙岛。所以我们只能去暂时还开放的二郎剑景区朝圣打卡。

我们游览的二郎剑景区因其形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插入青海湖,故称“二郎剑”。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因基地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又被称为151基地。后来随着青海湖水位下降,不能满足鱼雷潜水深度的要求,151基地才有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转变AAAAA旅游景点。

在二郎剑半岛码头向湖中望去,我们依然能看到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残留的建筑,在浩瀚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孤独。据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的鱼雷都是在这里完成试验,然后投产,武装海军舰队。现在湖中的建筑内仍保留一部分原有的生产车间、实验区和鱼雷、电台等实物供游人参观。

湖边新建的卧佛、玛尼堆、经幡、经轮,也成了向游客启蒙藏传佛教的好去处。不过更多的游客对树立在一边石碑介绍的文字视而不见,只是拿着手机吆五喝六地招呼同伴拍照留影。

陆海空立体开发旅游资源是二郎剑景区经营之道。你想空中俯瞰青海湖,这里有热气球满足你的好奇;你想进入湖面探秘,码头便有各种价格不等的游船等候你上船。即使你只想在地面顺便逛逛,同样有沙滩摩托、骑马竞逐项目欢迎光顾。

沿湖修建了木制栈道为游客观湖提供了便利。蔚蓝浩瀚的青海湖微波荡漾,湖面上雁鸥在自由翱翔。我们在栈道东侧的湖畔水面上看到西王母的雕像,当地的导游对游客宣讲:传说青海湖便是西王母的瑶池,这尊西王母雕塑便是在述说这个故事。巧了!半个月前,我们在新疆天山天池浏览时被告知那里就也是西王母的开蟠桃会的瑶池。难不成王母娘娘见湖就开蟠桃会?

青海湖位于东亚、中亚两条国际水鸟迁徙通道的交汇点,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全球水鸟重要的繁殖地。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因为去不了鸟岛,我们只能在湖边观赏在湖畔水面游弋的各种鸟类。其中似曾相识的棕头鸥、斑头雁等,冬天来临前有些都会选择飞往广东的一些湿地过冬。

青海湖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花儿,迎风飘香。远眺合围环抱的远山苍翠,近看波光潋滟的湖面澄碧,犹如置身于诗情画意中。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走进了游人稀少的诗歌广场。

诗歌广场是2012年为宣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而建的。广场耸立着24座世界上最著名史诗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出自我国多名雕塑艺术名家之手,全部由青铜铸成,屹立在不规则的、用中英文镌刻着史诗节选的天然花岗岩基座之上,表现出无形的威力和典雅之美。

广场正中建有总长40米,主宽3.16米,主高为4米的藏文化形式的诗歌墙,上面有每次来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诗人签名。我在上面居然找到了好几位久违的诗友名字,心中油然起敬。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消失在人海里,他们居然还在坚守自己的梦想。感谢青海湖,让我这个不甘苟且偷生的凡夫俗子在远方又看见了诗歌的光芒。

在青海湖畔谈诗,自然不得不提那位浪漫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据说,300年前的一个秋冬季节,仓央嘉措在被押送入京途中路过青海湖感受到了佛法召唤,在湖边圆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逝人已去,只留下那些凄美感伤的诗句流传至今。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人海茫茫,能否相见全凭奇缘;芸芸众生,一旦错过便是永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望恕不恭。联系QQ:467830483即删。)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