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带旺乡村带富村民(图)

贵州省毕节市,人们印象中的“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中国最深度贫困区”。如今,处处花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乡村旅游更是如雨后春笋,蓬勃迸发,活力十足。

漫步杜鹃花海,看万花争奇斗艳,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晰;登上贵州屋脊,看韭菜花肆意绽放;驻足草海湖畔,赏黑颈鹤翩跹曼舞;走进神奇织金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铺开毕节试验区的魅力长卷,每一笔都呈现的鲜亮底色,每一画都是它蕴藏的人文内涵。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各地推出篝火、露营、上刀梯、长桌宴、非遗体验等野趣横生、风韵独具的乡村旅游活动,备受游客青睐。

“春赏花,秋看果,周末和节假日来品果、拍照,感受原汁原味的山村美景。”解放村村支书史凯告诉记者,国庆假期,往村里来的游客一波又一波,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

一栋栋极具黔西北特色的民居点缀山水之间,清澈的洪水河从村中淌过,水边不时传来大人和孩子的欢声笑语。金秋时节,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在乌蒙山深处展开一幅景美、村富的田园山水画卷。

在2007年以前,解放村却是个连路都不通的贫困村。2007年年底,在黔西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解放村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对村庄改造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道路硬化后通村、通组、连户,房屋按黔西北民居式样进行危改或新建,还规划了百米翠竹、风雨桥、太极图、鸡嘴等多个自然景观。

随着道路的修通,越来越多的人到村里观光小住,村民们把自家的石旮旯地全部种上果树,并开办了农家特色菜馆,从“卖粮食”到“卖山水”,通过乡村旅游,村民们收获了一笔沉甸甸的生态红利。

“2018年的纯利润就有1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多得多。”村民苏国全告诉记者,自己在2008年就搞起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忙得天晴下雨都不知道。

“路通了、村美了、人来了、财来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史凯介绍,如今,解放村已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具魅力十大乡村”。

纳雍县库东关乡通过种植樱桃发展旅游业,形成樱桃花观赏、鲜果采摘、农事体验的精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直接带动39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威宁县板底乡雄英村利用高原气候优势,打造万亩荞花(籽)基地,成片种植、打造景观、制作商品;威宁黔韵紫海景区将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吸收当地贫困户就业,有效带动2500余名贫困户脱贫……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式各异,究其成果却是一致的——助推脱贫。

通过谋划方案定任务、围绕责任抓落实、优化产业待发展、资源开发补短板、创新思路建组织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毕节市充分发挥旅游在脱贫攻坚上的积极作用,以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为突破,积极探索景区带动模式、产业融合模式、特色村寨模式。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乘势而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毕节市以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打造为突破,积极探索景区带动、产业融合、特色村寨等旅游扶贫模式,打造出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七星关区碧海街道砂锅寨村、金海湖新区青山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同时,以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以现代高效农业园为载体的乡村休闲游也渐成毕节乡村旅游的新业态。

百里杜鹃将乡村旅游与杜鹃花、彝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农民增收、拓展景区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四者和谐统一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织金县官寨乡麻窝村、下红岩村开展冬季草莓、金桔采摘活动,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原生态有机水果;金沙台金现代科技园、黔西县解放村柳岸水乡、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梨树镇杨柳湾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泰丰园等已被列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每年冬、夏季节,大方县木寨村白马寨组的薛峰就将自家多余的3间客房租赁给来自四川的几位游客,并为他们提供日常饮食和生活必需品,每天收入达500余元。

“前些年我还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靠家中几亩薄地维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赶上了好时候、好政策,苦尽甘来,开乡村旅馆每年能赚20万元!”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一乡村客栈的老板沈光海讲述着自己生活的变化,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村旅游的全面开花,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洗脚上田”当起了老板,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突破口,组织实施了“九大旅游扶贫工程”,着力推动文旅农商融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2018年,毕节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0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7.12亿元,有效带动7.0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就已经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并以雷山县郎德苗寨等8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扶贫,成为中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

旅游扶贫作为贵州省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贫困乡村和群众,通过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2019年上半年,贵州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5943.33万人次,实现收入1381.98亿元,乡村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增加28.35%、33.78%。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正在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乡村旅游新路,在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并带动了其他产业迅速发展。

昔日老少边穷,今日富美家园。通过2017年以来实施的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贵州省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九项旅游扶贫工程。截至目前,贵州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89.7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脱贫。

图片集

记者 石小杰, 摄影 曹经建、霍志强、龚小勇、何永忠、饶丽、张天林 – 中新社贵州分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