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的社区公益事业投入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这几天我们的现场采访,感触很大。
西宁市十分钟健身圈
7月9日早上,我们在西宁市城北区盐湖巷6号院的健身广场,见到不少人在这打篮球和使用健身器材,他们一边锻炼,一边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10分钟健身,就在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西宁市各大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而西宁市民有随时随地可以锻炼的地方,得益于西宁市相关部门实施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
2016年起,西宁市政府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已开放的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及民营的体育设施,合理安排,确保城市居民方便、就近、就地参加健身活动。同时,利用公共用地,合理选址,建设可供居民参加晨(晚)练的健身站点,构筑完善的健身平台。并充分考虑残疾人健身需求,合理安排残疾人的健身设施,目前累计为西宁四区投入建设资金480万元,为四区布点体育健身器材1959件,城中区和城西区“健身圈”已全面完成。尤其在西宁市老旧住宅小区安装健身器材,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健身平台。目前西宁市共有“10分钟体育健身点”591个,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市民就近、就地和有效健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西宁市城北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后,辖区群众人均占有健身场地面积约达到1.1平方米以上。
10分钟体育健身圈是指直线距离1000至1500米、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一处健身场所。西宁市城北区结合辖区的人口分布、场地条件,将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农村社区广场和居民小区业纳入健身场所建设范围,囊括了篮球场、乒乓球场建设,户外健身路径安装、标识标志等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有明显的指示牌,有10余种类型的健身器材、农村社区篮球场和用于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的步道。
打造15分钟“养老圈”8万多老人受益
在西宁市城北区社会福利医养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了几十位年龄从约50多到90多岁的老人围坐在中心绿草如茵的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唱歌,欢笑声一片。
“我们中心是西宁市首家由政府建设社会组织运营的微利服务中心,每位来到中心的社会老人,政府对社会组织给予每个月180元的床位补贴,特困、重残人员则会补助500元。”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民政局局长张萍告诉记者。
青海省西宁市以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1%的地理空间,承载全省近一半人口,医疗和养老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压力。近年来,西宁市以医改为突破口,整合有限资源,让看病养老不再难。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近年来共投资10.54亿元,实施304个项目,床位增加到1.1万张,逐步形成以城市呼叫服务和农村互助服务为核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8万多老年人。
在西宁市城区,约有如此21个兼有社区护理资质的日间照料的老人服务中心,实现“双证双营”,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康护服务1.2万余人(次),有效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健康联合体,是西宁的改革和探索之一。3年前,西宁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3家县级公立医院和29所乡镇卫生院以及289个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
“真没想到看病能这么方便!”家住城中区沈家寨的王银花老人,长年被风湿病困扰,最愁的就是看病排长队。今年签约家庭医生后,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线预约、咨询查询结果,足不出户就能与医生交流。
让王银花受益的,是西宁探索建立的“3+1+N”家庭医生团队。该团队由全科医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并增加1名专家,有效提高了健康服务专业化水平。
截至5月底,全市11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1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11.08万名老人开展了免费体检,与14.02万名老人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9.84%,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4.09%,免费体检率达到58.56%。
(中新社青海分社记者李隽文字/摄影 美国华文网编发USChinesePress.com SanDiegoChinese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