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美加边境便是美国最东北的缅因州,我们在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目光所及都是略有起伏的山坡草地和茂密森林。正当是春夏之交,全是一片片绿色,看不见一个人影。
缅因州最早是阿尔衮琴族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探险者先后来到这里,最终法国人用本国的Maine省命名所占领区域,叫“缅因”。英法战争胜利后,英国人成了这儿的新主人。
缅因州曾是马塞诸塞州的一部分,独立战争胜利后,缅因人坚持争取自成一州。终因密苏里妥协案(The Missouri Compromise of 1820)而如愿,并以新英格兰六州之一身份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23个州。
缅因州最显著的地理特征是锯齿状的海岸线,海岸崖上耸立着60多座壮观优美的灯塔,为该州增添了独特一景,使其有了灯塔之州的名称。而我们就是慕名前来伊丽莎白角(Cape Elizabeth)灯塔打卡。
背靠阿巴拉契亚山脉、面向浩瀚的大西洋,缅因州以风景秀丽著称:沿海山岛耸峙、碧浪滔天;陆地山峦连绵、林海茫茫;2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夏可避暑、冬玩冰雪,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后花园。
位于威廉斯堡公园(Fort Williams Park)里的伊丽莎白角灯塔,又名为波特兰灯塔(Portland Head Light)。这座灯塔通体白色,高24米,建成于1791年,是缅因州历史最为悠久的灯塔,也被称为美国最上镜的灯塔。
1787年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下令修建灯塔,由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顿(十美元上的那位老兄)拨款。由于当时的合众国才刚刚诞生不久,联邦政府还处于贫穷状态,用来修建这座 灯塔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取自于当地,建造耗时四年。
俯瞰着大西洋的波特兰灯塔至今还在照亮进出卡斯科海湾(Casco Bay)的船只。唯一改变的是照亮航路的灯光当年用鲸鱼油,而如今变成了电力。据说,最初的灯塔守护官还是由华盛顿亲自任命的呢。
由于灯塔只有在每年的九月允许极少部分游客观光客登上塔顶,我们只能在塔区周边随意走走。伊丽莎白角周围的海岸线少有沙滩,基本上都是粗糙的岩石。站在海边看着海浪击打着岩石海岸发出一阵阵轰鸣声,令人心旷神怡。
岩石海岸、惊涛拍浪、红白辉映的灯塔及守塔小屋,如今已成为新英格兰和波特兰醒目的标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出生于这里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朗佛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曾在自己的诗作《The Lighthouse》中如此歌颂波特兰灯塔:
Steadfast, serene, immovable, the same Year after year, through all the silent night Burns on forevermore that quenchless flame, Shines on that inextinguishable light!
坚定不移,平静固定,年复一年,所有沉寂的夜呀,永恒不熄的灯光照耀着那永不磨灭的光亮!
这词看着很熟悉啊。哦,那年黄绮珊在《我是歌手》竞演中不就是如此引吭高歌吗?莫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灯塔》创作灵感源于伊丽莎白角?
“听说那儿有个灯塔,失恋的人都喜欢去,说把不开心的东西留下。”王家卫的《春光乍泄》中梁朝伟主演的黎耀辉的一句充满忧伤台词,让世界尽头的灯塔成为了失恋患者心中的希望象征。然而,来波特兰仰望灯塔的游客脸上似乎都洋溢着一份传递内心喜悦的笑容。
美国有两个波特兰,一个就是我们打卡的以海岸灯塔驰名的大西洋西海岸波特兰,另一个位于太平洋东海岸俄勒冈州、靠近西雅图的波特兰。两个波特兰,一个以灯塔代言城市形象,另一个则以玫瑰作为城市名片。相对于玫瑰,我可能更喜欢灯塔。
除了灯塔,开埠已有380多年历史的波特兰其它景点乏善可陈。为了早点赶到波士顿,我们没有进波特兰市区,而是在前往波士顿的途中找了一家汽车旅馆投宿,方便第二天赶路。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