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对于网络间发生的凌辱嘲笑,结伙攻击、人肉跟踪等事件通常统称为“网络暴力”,而在美国, 网络暴力则被分得较细,分cyber bullying(网络欺凌), cyber stalking (网络跟踪),以及cyber harassment (网络骚扰)三大类。在美国相关的法律或者新闻报道中,不简单地称谓 “网络暴力” (cyber violence)。
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
当一个人反复在网上捉弄,反复通过Email或短信取笑,或利用网上论坛Blog, Wechat 等,和布告栏利用隐喻、明喻、双关语暗示、伤害,侮辱等手法损坏他人名誉或孤立他人时,按照美国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所设网络欺凌标准(cyber bullying) 即存在故意动机和网络欺凌行为- 当互联网, 手机或其他设备被用来发送或张贴短信或图片, 意图伤害别人或使之尴尬时,即构成了网络欺凌行为。
网络欺凌可以简单到持续给一个已明确表示不愿再和你继续来往的人发email,也可以进行威胁,做性方面的评论,贴轻蔑的标签,在网络论坛讥笑别人,发布谣言,公开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或隐私, 以及以受害人的名义发表会导致其名誉受损的言论。
网络欺凌第一案:梅根事件
2006年,美国密苏里州一名49岁妇女萝莉与其女儿及雇员在社交网站聚友网上冒充名为乔希•埃文斯的16岁男生,连续数周向13岁的少女梅根表示好感,之后又对她进行恶语辱骂,并称“世界没有她会更好”。其他不明就里的网民随后也加入了羞辱梅根的行列,最终导致这个女孩自杀。而萝莉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报复梅根早前与她女儿吵过架。
梅根事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要求各社交网站协助打击此类网络暴力行为。聚友网总部所在地洛杉矶市根据联邦法律,以“入侵受防护计算机”等4项罪名,对萝莉提起诉讼。萝莉面临达20年的监禁。
《反网络欺凌法》应运而生
梅根的故乡和其他一些州迅速对此事作出了反应。2007年,至少有七个州通过了反电子通讯骚扰方面的法律。2008年6月,密苏里州第一个通过了反网络欺凌法, 将其骚扰法中的规定应用到电子通话上,还将对网络欺凌未成年人的刑罚提高为重罪。该法案更新了州反骚扰法,废除了原法律条文中“交流必须通过书写或电话”的条款,将来自计算机,短信和其他电子装置的骚扰都囊括在内。
此前大多骚扰法都要求“可信的威胁“这一要素,即必须有来自欺凌者的人身威胁,骚扰才能成立。因为梅根案件中受害人仅仅被折磨,并未受到威胁,所以该法无法应用。但新立法扩大了骚扰的范围,包括了那些施加精神困扰的欺凌者。
2008年5月,《梅根美尔网络欺凌预防法案》被提交到国会。根据该法律,任何人如果带有胁迫,恐吓,骚扰,或引起大量精神折磨的意图与人交流,利用电子手段进行严重,反复,恶意的行为,就将面临罚款和长达两年的监禁。目前该项法律还在国会的【犯罪、恐怖主义及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讨论。
《梅根美尔网络欺凌预防法案》是否危害言论自由
新网络欺凌法将使公诉人得以直接起诉网络欺凌者的行为。在梅根案里,公诉人只能控告萝利违反MySpace 的服务条款,这树立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案例, 有可能导致人们因违反服务条例的无害行为遭到起诉。
新法的支持者认为,惩罚网络欺凌者不会威胁到用户的言论自由权。因为这一法律树立了一个公平的法律标准, 在为网上行为设立必要限制的同时, 也保护了言论自由。
但批评者认为该法律会危害言论自由,因为它为网络欺凌制造了太过宽泛的标准。UCLA教授Eugene Volokh 在他的博客中表示,这一国会法律提案将导致对国家公务员的合理批评被作为犯罪处理,因为,大量的精神折磨可以被目标罪犯可谴责的行为或政治立场所激发。至于那种行为本身是否是犯罪,并不重要。
很多人同意Volokh的意见,认为该法案是立法者回应公众情绪的产物,有可能会违宪。虽然梅根的自杀是个悲剧, 立法者也应后退一步,想想反网络欺凌法是否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扩大网上非法行为的范围,从而无意中将非犯罪行为犯罪化。
前不久据【虚拟空间】报道:facebook、twitter,谷歌等一众科技巨头与欧盟不久前达成了协议,表示要肃清旗下社交平台的网络暴力行为,除了亚洲和大洋洲之外,各地的非政府组织都开始相继参与进来。这次行动可能与频发的恐怖袭击息息相关,自中东地区的难民迁徙以来,社交平台上种族歧视和民族仇恨的言论层出不穷,进而逐渐演变成反社会势力的罪恶温床。
欧盟委员会的Vĕra Jourová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几次恐怖事件提醒了我们消除网络暴力的紧迫性,与这些科技企业的协议能有效的确保互联网平台的纯粹,并能体现我们的法律和价值观。”
加利福尼亚州是司法打击网络暴力的先驱者。加州检察长卡玛拉•哈里斯在这方面享有“激进”名声。今年早些时候,她主持起诉了凯文•博拉厄特,后者运营一个 叫“你被曝光了”的网站(UGotPosted.com),一个专门提供发布“报复性情色图像”的平台。博拉厄特同时经营另一个网站,以删除私密图像为交换,向被曝光的女主角们收费。今年4月,圣地亚哥市法庭判决博拉厄特18个月监禁,罪名是盗窃身份信息和敲诈勒索,给网络侵犯隐私行为敲响警钟。
(美国华文网 圣地亚哥华文网 华文风采编译 USChinesePress.com SanDiegoChinese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