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客人,愁;客人多,愁…….Tony老师们心里苦!

虽然最近美国各州已经开始复工,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停顿之后,各行各业一时半会儿还恢复不了元气。

美国华人三大传统行业之一的理发业,也遭受了重创。许多在海外谋生的“Tony老师”们,大概都想大喊一声:我太难了!

资料图:5月18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展览上的唐人街理发店招牌。
资料图:5月18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展览上的唐人街理发店招牌。

停工没收入 房租还得交

3月,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上稍显冷清。勿街路旁停着一长串汽车,每辆车的挡风玻璃下都摆着一张印有“必要行业员工”字样的纸。

街边的数家理发店门窗紧闭。其中一家理发店的门上,贴着三张A4纸,分别写着:“本店决定关闭两周(自3/18-4/2/2020)”、“我们将在4月3日开张”以及“本店将关闭至政府另行通知为止”。

3月以来,美国各州纷纷要求民众“居家避疫”,各行各业停工,华人从业者众多的理发业也不例外。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12日,受疫情影响,平日喧嚣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商铺大门紧闭。<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廖攀 摄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12日,受疫情影响,平日喧嚣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商铺大门紧闭。中新社记者廖攀 摄

停工后,洛杉矶华人理发师Kit Wong的收入减少了七成。他租下的店面属于二手转租,房东要求交房租,所以租金还是得一分不少地交。

“有时,我也会问能不能只给一半租金,不过即使给一半,目前也赚不到钱。”Kit Wong说。在美国日渐严重的疫情下,他担心就算重新营业,也不一定会有客人。

虽然这么说,但为客人健康考虑,Kit 还是严格遵守着相关规定。停业后,曾有客人想找他理发,他拒绝了。

由于认为理发行业收入并不稳定,Kit平时也在做其他生意,算是“未雨绸缪”。疫情期间,他就将重心转移到了自己的时装店上。在他看来,时装店可以做网上生意,也可以到现场取货,至少也是一个收入来源。

虽然有政府的津贴,但是Kit还是认为自己当下的经济状况“撑不了太久”。“我希望政府快点控制住疫情,希望数字可以低些,疫情快点结束。能安全开业比给津贴要好。”Kit说。

员工不回来 客人多了也愁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理发业者,华人陈贵英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市经营理发店已超过20年。理发行业获准重开后,她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

然而,陈贵英却十分发愁。

原来,复工后,陈贵英店里的员工都选择不来上班。一方面,美国政府提供的失业金加补助有近1000美元1周,许多人认为无需着急上班赚钱;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担忧复工后可能会被感染,选择继续待在家里。

因为招不到人,所以剪发、打扫,陈贵英都要自己上阵。(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然而,对那些已经在家憋了几个月的人们来说,理发却是“刚需”之一。无奈之下,陈贵英只能“亲自上阵”,包揽了从理发到打扫的所有工作,常常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有一次,我从早到晚一共剪了42个客人的头发。”陈贵英说,那天到下午5时左右,还有客人在等候。

曾有电视台联系陈贵英,想请她谈谈复工后的事情,但陈贵英拒绝了。店里的生意已经十分忙碌,她担心如果上了新闻,会有更多之前的客人回来找她理发,更忙不过来。

在理发业这种“高风险”行业,对于病毒的担忧似乎十分普遍。

在加州圣伯纳汀诺县的一家购物广场,一家华人业者经营的理发店尚未完全重新开业。业者表示,之所以对重新开业小心谨慎,就是希望避免病毒传染。

有洛杉矶县的华人理发师也表示,出于对健康安全的考虑,虽然现在各行各业已逐步“解封”,但也会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开业。

复工规定多 谨慎最重要

对于重新开业后的计划,Kit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他打算会先接待熟悉的客人,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求客人戴口罩。“我会叫客人一个一个来。客人准时来,也尽量准时走。错开预约时间,在中间的休息时间给工具清洁、消毒。”

重开后,华人理发业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严格的防疫措施。

在朋友的帮忙下,马萨诸塞州华人理发业者张桂英已准备好酒精、干洗手液、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在她看来,重新开业后,再光顾的顾客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华人理发业者陈贵英戴着面罩和口罩的“双重”防护。(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华人理发业者陈贵英戴着面罩和口罩的“双重”防护。(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在张桂英的规划中,理发店重新开放后,门口会张贴相关规定的告示,两名理发师将各自在工作区工作,每个时段只让两名客人进入理发店。客人进门前需要用稀释的消毒水擦洗鞋底。

根据马萨诸塞州的规定,美发行业重新开放,需要遵守有关社交距离、卫生规范、实际操作的“强制性安全标准”细则,具体条目超过30条。而在美国其他各州,也纷纷针对理发业、美甲业等“高风险”行业出台了详细的复工规定。

 资料图: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华人理发店。(美国《世界日报》/张晨 摄)
资料图: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华人理发店。(美国《世界日报》/张晨 摄)

虽然理发店因疫情被迫关了两个月,但张桂英并不心急。她已经接到许多预约,表示重新开门后会依照规定行事,也希望顾客全力配合。“要以慈悲和爱心抗疫、防疫,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张桂英说。

疫情尚未过去,“解封”的每一步慎之又慎,但民众的生活正在恢复正常。经历过两个月的停业,美国的华人理发业者的艰难日子也即将走到尽头,迎来曙光。

( 作者:刘立琨)

*Tony老师,亦称tony,网络流行语,并不是专指某个人,而是理发师的代名词。该词主要用来吐槽那些“集技术和才华于一身”的理发师,字面看有“拜托你剪的好一点”的意思(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