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外孙女那么拼,你还好意思不学中文? (图频)

作者简介:方立,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先后执教中、美多家大学。

今天,朋友圈被两件事刷屏,一是上海幼儿园虐童事件,作为人母,我不忍卒读;,一是特朗普秀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我看了好几遍。

这其实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秀孙辈们的中文了。

习近平直夸阿拉贝拉中文进步,说可以得“A+”了。

网友的评论很有趣:

同一个地球,同样的外公。

又被爷爷拎出来背诗了。

这年头谁还不兴晒个娃什么的。

我同意,我爸也晒他孙子孙女,但我读了更多,或许是双重身份在作怪,为人母,为人师。

特朗普的外孙女、孙子那么拼地学中文,你一个中国人,好意思不会说汉语,好意思不学中文?

前一阵,Facebook老总小扎重金聘请保姆,他提出一个震惊的条件,竟然是要  会  说  中  文!

晚饭后,我放给女儿看。

小同学,看完了,作何感想?

OK,OK,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要继续学中文,继续背古诗,继续读原版红楼梦,不是少儿版的,继续写作文。

我完胜,姜还是老的辣吧?!

说真的,每次看到不会说中文的香蕉人ABC,我就暗下决心,我绝不要我的孩子变成这样。

目睹过,朋友对孩子说中文,孩子以答以英文。

耳闻过,父母要孩子学中文,孩子说,我是美国人,为什么要学中文?

看过一篇文章,中文是世界上最昂贵、最难学的语言,加t上在学校缺少语言环境,让ABC学好中文确实不易。

然而,语言的背后其实是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问题。

每一个海外的华人,都碰到到文化的冲突,都面临着文化认同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又有着代际差异。

我的朋友中,多数华裔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知识精英”移民。他们的后代随着移民的时间越久,对母国的情感越淡,与同胞间的隔阂也越深,身份认同的问题也愈益突出。

ABC华裔被称为香蕉人,言外之意,外表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内核却是白人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人会问他们:“你们是中国人,怎么不会讲汉语?”而在美国人眼中,自然是中国人。

这样的尴尬,就是“身份认同危机”,这或许是华裔成长中最大的烦恼,。

华裔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身份认同危机”。

什么是身份认同危机?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身份改变时出现迷茫,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通常,在经过内心的纠结之后,TA会特别强调和认同新身份,所以会做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很多的行为。

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华人移民第二代在行为、心理等各方面都与新移民第一代不一样,在文化上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属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人。他们不像父辈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还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一般在形式上接受着家庭的中华文化熏陶,但骨子里崇尚着西方的主流文化。

在此情况下,许多华裔自己形成一个圈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时尚潮流,在外表打扮上与白人一致,忽视着自己的族裔背景,在家中又不得不遵循华人较为保守的文化传统。这种情况下,他们建构了夹在“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华裔圈子。

纽约大学亚太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主任陈杰克( Jack Tchen)曾表示,“新移民第二代开始寻找一个中间的立场,不完全和现代美国人的模式相同。对第二代亚裔美国人来说,其身份认同不是建立在共同的种族、信仰或语言( 除英语外) 上,而是建立在共同分享的经验上”。从这点说来,便不难理解他们的处境了。

每一位在异国、异乡的游子都会面临着文化的冲击,开始是怯怯的抵触,中间是勉强的接受,最后是温婉的融合。

从历史上看,正是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催生了更加灿烂的文化,比如,正是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的融合中,产生了绚丽多姿、多元开放的盛唐文化。

身份认同危机,短期内是阵痛,如果处理得当,长远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我对女儿说,你是中国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你的民族文化。这就好比放风筝,如果放开了线的开端,风筝就会肆意旋转,最终坠落。不知道自己的源头,就不知道历史,便不知道未来,找不到方向,最后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处。

她似懂非懂,但我坚信,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也会感激。

转自:微信公众号【方立在加州】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本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