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北美之旅·东岸篇(五十二):纽黑文城,与耶路撒冷对标的“九方格”

老记者王界明行踪系列链接请点击此处

荷兰人1614年就进入康涅狄格河,他们一眼看中印第安人手中的皮毛,于是很快就和皮阔特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荷兰人供应的武器,使皮阔特人在众多的印第安人部落中脱颖而出,就连彪悍的莫西干人也甘愿屁颠屁颠地跟随后面。

荷兰人从皮阔特人手中换回皮毛运回欧洲赚了个盆满钵满。这种皆大欢喜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20年,直到英国人在马萨诸塞州拓建殖民地后彻底颠覆了。

英格兰人对不愿意与自己做生意的皮阔特人怀恨在心,最终痛下杀手。皮阔特人被团灭后,莫西干人在英格兰人的支持下迅速上位。没几年功夫,康涅狄格便成了新英格兰的势力范围。

我们沿着大西洋海岸若隐若现的95号公路往西行驶,韦斯特利、米斯蒂克、新伦敦……,一路都是英格兰人留下的印记。直到进入曾经的康涅狄格州府纽黑文,我们恍若闯入英伦三岛。

纽黑文市(City of New Haven)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第二大城,因为建城之初从欧洲引来大量榆树,所以又以”榆城”(Elm City)自居。即便是现在,榆树依然是这个城市最浓郁的绿荫,其中不乏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

在英格兰人到达之前,印第安人管这个地方叫昆尼皮亚克,印第安语的意思就是长河之地。1638年由晚期移民首领西奥菲勒斯·伊顿和约翰·达文波特带领的500个清教徒来到这里建立定居点,两年后这伙人以英国的纽黑文作为自己新家园的地名。

与波士顿最初无序开发不同,纽黑文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城市发展规划。英格兰人在这里定居一年后便制定了未来城市发展规划:整个定居点由南北、东西各四条街纵横交错组成,并统一种植榆树为林荫道。形成人们常说的“九方格”布局。

据说依山傍海的纽黑文城区是仿照耶路撒冷老城布局。站在东西向的一条街上,西望西山;站在南北向的一条街上,北望东山;围绕城市中心的绿地有九个方格。然而我们也搞不明白这一切如何与古老的耶路撒冷发产生关联的。

我们只是知道现在这个“九方格规划”,已经被美国认证规划师研究所确认为“国家历史规划地标”。著名的纽黑文绿地便是这个地标的核心区域,直到如今仍是纽黑文的中心城区。

认识纽黑文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从纽黑文绿地(New Haven Green)开始。这块面积为6.5万平米的绿地周围由学院街、礼拜堂街、教堂街和榆树街环绕, 圣殿街(Temple Street)将绿地分割为上部(西北部)和下部(东南部)两半。

纽黑文绿地至今仍属私人拥有,但实际上已是一个街心公园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这个城市的许多公共活动,如艺术和思想节(Festival of Arts and Ideas)、爵士音乐节和古典音乐会等,都会在这片绿地举行。

纽黑文绿地与周边的街区可以说是纽黑文城市的发源地,就像我们已经去过的蒙特利尔、魁北克、波士顿等地的老城区一样,这里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1680年。随便打开哪一扇门,都能呈现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

位于绿地中央的中心大教堂被游客视为超级值得打卡的圣地。一位白发老人向游客们讲解有关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从1640年代起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布道。最初是在大树下,随后建起会议室(meeting room)。因为信仰观点的差异,有的人选择离开去建造新的会议室。难怪我们在纽黑文绿地看见教堂扎堆般地存在,原来是各自对教义理解不同。

这片绿地最初也是墓地,等到人们想建造这座教堂时地面基本上被墓碑填满了。为了不破坏底下的坟墓,教堂高于地面一层,底下用砖石柱子支起,保留了所有墓碑。再后来,出于城市美化,地面上的墓碑全被移走,尸骨未动,教堂下的墓碑却保留了下来。

不大的空间密布着上百个墓碑,大小不一,最早的从1687年开始,或粗糙矮小,或精致宽大,因碑主家庭的贫富而不同。碑上最初画着骷髅,后来渐渐变为天使。这与我们在波士顿自由之路上见到的墓地基本相似。

教堂四周是喧闹但不甚繁华的街道,绿地附近往往聚集着黑人。几个世纪前,他们作为奴隶在这里的港口被卸下船,后来在这里的兵工厂制造武器。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依然是不受欢迎的乞讨者和抢劫者。眼前的情景不由使我想起斯托夫人和她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部19世纪美国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繁华也好,暴力也好,似乎都侵犯不了教堂的宁静。倘佯在纽黑文街巷,感觉这座小城的教堂比便利店还要多。并且各自的建筑都与众不同,或洁白,或青黑,或高耸入云。大部分教堂似乎永远关着,但门口大多刻着“欢迎每个人”之类的文字。

虽然总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受欢迎的人,但我们还是好奇地悄悄推开一座教堂虚掩的门,看到一排排空着的黑色椅子,唯有管风琴发出的悠扬的旋律触碰着我们的心灵。

绿地的东侧是一栋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建筑,这就是由Henry Austin设计的纽黑文市政厅(New Haven City Hall)。这栋建于1861年的建筑历史上曾经还有一个钟楼,1975年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学校、教堂、图书馆、法院、市场,绿地周边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如今都已纳入国家历史地标区,这些地标建筑中最让人向往就是耶鲁大学。从某种意义而言,纽黑文绿地就是耶鲁校园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

科技: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21

本地: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