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江扬作品系列链接点击于此
汨罗江玉笥山上的屈子祠 摄影:江扬
当我站在屈子祠的门前,迎面而来的汨罗江比我想象的窄。
蛇形的走势,缓缓流淌,从江西修水一路延展到湖南境内,最后注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江水无声地逝去,浸润了两岸,茂密了草木。不时看到水鸟从大片开阔的湿地起飞掠过江面。
汨罗江 网络图片
走向江边,水面很肃静。潺潺而下的脚步,似乎伴着古老的低吟浅唱:“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屈原《九歌》)。我突然感觉到空气中飘落着两千年多前那个五月的味道,这气味,把一个清瘦的身影带到江边。
他就是屈原。21岁时被楚怀王封为左徒,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不断发生尖锐的矛盾,先后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18年,年迈时居住在汨罗江北岸的玉笥山上。
面容憔悴的屈原,身体孱弱得形同枯槁,披散着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泪水倾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离骚》)。他慨叹被楚顷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时无刻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为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哀伤。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楚顷襄王狼狈地逃到陈(今河南淮阳),把国都也迁到了那里。残酷的现实终于使屈原感到绝望,“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渔父》),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他不忍看到楚国一步步走向灭亡。五月五日的那天,屈原义无反顾地跃向汨罗江的最深处,投江殉国。
汨罗江小舟 网络图片
几条小舟从我的面前划过,驶向江心。恍若渔夫们当年划船驱散鱼群,以桨橹击水,驱鱼寻尸。又将楝树叶包裹的饭团,缠上彩色丝带“扑通、扑通”地投进江里,希望喂饱鱼虾蟹就不会去咬屈原之身。
屈原悲壮的一跃,留给后世千百年的怀念。人们将沉痛的怀念融入江水,产生出千古传承的风俗——龙舟和粽子。
端午节,不仅在汉族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在海外的华侨中流传起来,成为中华民族积累了千多年的巨大记忆来源。这一天,人们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吃粽子,端午成为民间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文化传统是一份精神,也是一种坚持。香港最热闹的端午节活动,少不了已在香港举办多年的“国际龙舟邀请赛”。2023年的“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尖东海滨举行,同场竞渡全球最高专业水平的龙舟赛事。超过160支来自内地及海外劲旅,还有近4000名龙舟好手云集维多利亚港湾。
记得那年,龙舟竞渡大赛在香港仔海滨公园海旁举行。从我们报馆的大厦阳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用印有鳞片的中国龙头和龙尾作装饰的一条条龙舟,像一支支狭长的船只整装待发。穿着五颜六色队衣,来自世界各地的比赛团队聚集在一起。
香港仔龙舟赛 网络图片
比赛开始,随着发令枪响,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射出,健将们呼着号子奋力挥动臂膀,劈波斩浪、疾速前行,演绎中流击楫的奋斗……
香港仔避风塘人头涌涌,人们伴着强烈、澎湃的拍子,大声助喊。那种浪花飞溅、锣鼓震天的热烈气氛,百舸争流、扣人心弦的盛大场面,让人仿佛听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的坚毅之声。
小小龙舟,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划过了千年时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的龙舟,蕴含着人们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向前的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无比重要的符号。
沿着汨罗江,我默默地前行。江水依旧保留着昔日的姿容,向人们诠释着生命自由生存的本质和意义。
岸边的野花中哪些是屈原深深喜爱过的香草?我低下头来弯腰寻找、采摘,不论是亭亭玉立的艾蒿,还是去皮不死的木兰,或是淡淡清香的惠芷。
我相信,一簇小花能够让整条汨罗江拥有生机。洒向江里,也许能让屈原获得慰藉。
江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香港《文汇报》首席记者。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
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
科技: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21
本地: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3
(美国华文网 圣地亚哥华文网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