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北美之旅·东岸篇(八)熊皮帽,象征着战时军人的荣耀

空中传来苏格兰风笛的乐曲声,只见一队卫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音乐,从国会大厦东侧由东向西走到国会大厦前面,走下台阶后从东配楼前面拐到惠灵顿大街,进入国会山广场。

这就是精彩的渥太华卫兵换岗仪式。卫兵换岗仪仗队由400多名成员组成,他们来自加拿大86个陆军团、6个加拿大皇家海军舰艇和6个空军中队。

就仪式感而言,卫兵换岗仪式看上去与天安门升旗仪式有点相似。据说礼仪护卫队的所有成员都是经过充分训练的加拿大武装部队成员,其中许多人还在国际行动中有海外作战的经验。

不同的是这些皇家卫队仪仗队成员,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是参差不齐。与咱们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仪仗队一水儿大长腿、帅小伙儿就没法比了。

这个被誉为渥太华一道特别风景线的换岗仪式今年刚好60周年。 1959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视察加拿大时,第一次换岗仪式在国会山举行。当时是由加拿大军队的一个正规部队团——加拿大警卫团执行的,并接受伊丽莎白女王的检阅。

鲜艳夺目的猩红色制服、高大威猛的熊皮帽,夏季的上午10点钟,仪仗队会准时出现在国会山广场,迈着传统的步伐,吹奏着传统的军乐,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传统的换岗仪式表演。加拿大民众依然亲切地称他们为“狗熊兵”。

一直对英国皇家卫兵头上那顶熊皮帽感到疑惑不解,打战时带着这样的帽子不是给敌方提供瞄靶之便吗?到了渥太华才弄明白其中的由来。

据说这种帽子最初是17世纪为欧洲军队里的掷弹兵设计的,早期的帽子上只是装饰有毛饰,不过随后就被废弃了。直到18世纪中叶,这种用皮毛装饰的帽子又一次被法国军队重新使用,而且他们还把帽子加高,目的是为了让士兵在视觉上显得更高,看起来也更具威慑力。

掷弹兵是18世纪中叶欧洲陆军中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由于当时的手榴弹(手持榴弹)体积重量类似小型炮弹,因此需要臂力过人的士兵才有办法投掷。为了奖赏掷弹兵的勇气,当时欧洲各国都有这样规定:允许他们将军帽加高,以便让他们在军队中最显眼。

19世纪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法军掷弹兵中又加以筛选,组成近卫掷弹兵团,并让他们戴高达35厘米、装饰极其华丽的熊皮帽。从那以后,这支戴着熊皮帽的军队,就成了拿破仑手上精锐中的精锐,随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

滑铁卢一役,英国那位著名的威灵顿公爵打败了拿破仑,彪悍的“熊皮帽军团”也在英国皇家卫队面前俯首称臣。从此,英国军队取而代之开始戴起了熊皮帽,来彰显自己的作战能力比法国军队强。这个传统也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加拿大陆军源于英军,所以也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加军部队都有资格戴熊皮帽的。在历史上,共有四支精锐部队被授予了戴熊皮帽的特权,无一不是战功赫赫。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寓意深刻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的故事或旅途观感等美文,欢迎大家踊跃配图片投稿。更多专栏文章请点击此链接浏览:

旅游: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9

人物: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1

中国: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6

科技: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21

本地:https://www.sandiegochinesepress.com/press/?ca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