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 吐鲁番,入疆后遭遇第一次郁闷(第三季云游新疆34)

必须要和江布拉克说再见了。因为我们的归途还漫长,还要再一次翻越天山,还要再去看看火焰山,还要去一下葡萄沟,还有向往已久的库姆塔格沙漠。

 

半截沟、七户乡、三个桩庄子,一路的名字都特有意思。新疆地名中喜欢带个数量词,一间房、二道桥、三道河、四棵树、五家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疆的旅途中遇到的地名,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些什么故事。问了好几个新疆驴友也没给出了合理解释。

再上高速时,这名已经变成奇木高速。其实就是大奇高速的延伸,而大奇高速则是吐乌大高速的延伸。我们一路就是傻傻地分不清新疆高速路名为何搞得那么复杂。乌鲁木齐的高速已经通到木垒,为什么要切成三段来取名。看规划,这条高速向东一直要贯通到巴里坤、伊吾,然后与连霍高速衔接。我们进疆时沿巴里坤经过200多公里的戈壁荒滩到达木垒。途中不断看见尘土飞杨的G7京新高速工地。那时我们就纳闷呢:官媒不是公开报道G7京新高速已全线通车,难道是在修复线不成?现在我们似乎有点明白过来,这个全线贯通很有可能是借用连霍高速庆贺一下。假以时日,这条在连霍高速北部并行通往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一旦通车,G7高速会否又大张旗鼓地搞一次全线贯通的庆贺典礼?我们拭目以待。

 

尽管第二次路过,我们还是没有打算在木垒停留。尽管木垒境内有鸣沙山、胡杨林、森林公园、龙王庙、原始村落等旅游景点,但我们还是决定已经错过一次,那就再错过一次!有缘就下次再会。最重要的原因是入疆云游了差不多一个月,真有点归心似箭。

 

奇木高速到了一个名叫大浪沙的地方就无路可走了。按照导航指引,我们下了高速往南朝驶向犹如屏障一般立在远方的天山博格达山脉。这是我们入疆以来第四次翻越天山,也将是最后一次翻越天山。

这是我们翻越天山最轻松的一次,一百来公里的路程就这么有惊无险地过了。翻过天山就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急剧上升。虽然我们心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火焰山高温的考验。但真是热浪阵阵袭来心里还是有点发怵。

 

途中偶遇的野骆驼群。

 

一路各种警示标志提醒你谨慎驾驶。

 

我们在鄯善县东的南湖入口上了连霍高速,一路向西而去。午后的太阳直射而下,车内空调明显地在很费劲地阻挡挡风玻璃传导进来的热浪。直到我们第一次把车内空调调至最高档位,车里的温度才能给我们舒适的感觉。过了吐峪沟,火焰山开始渐渐靠近我们。

 

高速路边都是晒葡萄干的凉房。

 

后来我们看到凉房里面是这样晒葡萄干的。

 

火焰山这名字一听就是某些人自以为是的命名,他们的依据是吴承恩同志的《西游记》有描述。历史记载这山名为“赤石山”,与当地维吾尔人的“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是一致的。其实这红色山峰蜿蜒起伏差不多有一百公里,所谓的火焰山也就是当地便于旅游开发随意划了一块地儿卖票收钱的。

 

国家地质公园这样的名称可以让收费变得理直气壮。

 

我们在新疆不少景点都听说过与《西游记》故事有关,这差不多让我们相信吴承恩一定是新疆本地人。有些事儿你逗人玩玩也就算了,逗完还死劲儿问人要钱就有点过分了。在火焰山排队买票时,前面两位驴友对话还是挺有形象的。“这儿收费忒贵!”“他怎么不直接去抢呢!”我看他们一准儿是刚入疆。心想你俩看紧了钱包,被抢的日子刚开始呢。

 

晒晒收费项目和标准。

 

是不是有点那个意思。

 

铁扇公主威风凛凛站在火焰山下。

 

面目狰狞的牛魔王。

 

俺老孙来了。

 

顶着烈日炎炎,游客们在火焰山乐此不疲,也真是够拼的。

 

这里是中国最炎热的地方倒是不假。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我们本来想路过算了,后来一想现在可不正是盛夏时节,就来检验一下自己耐热极限。果不其然,我们看到的地面温度差不多摄氏七十度。

 

赤石山一带确实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从火焰山景区驱车不到半小时就可到达葡萄沟景区。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比起火焰山,葡萄沟景区就更过分了。干脆把村口的路一拦每人直接收70元。如果你不是自驾的话,好几公里的路够你走一阵的。要不就另外再花钱乘车代步。所谓的景区就是一个家家户户种葡萄的村落。

 

进村的景观道路用葡萄藤遮荫。

 

葡萄沟村里的维族风格民居。

 

不知道是故意低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民居看上去真的有点破旧。

 

相比简陋的民居,景区门脸儿还是挺亮眼的。

 

出了葡萄沟,我们就直接赶往预订的酒店。这家号称五星的大酒店居然连个用晚餐的餐厅都没有。酒店的设施非常简陋,还比不上内地的三星级酒店。但院内停车场上旅游大巴基本停满了。想想也是,谁让你主动上门来呢?你爱来不来,俺不愁没人来。俺就那么拽。吐鲁番,这是入疆以来唯一让我感到非常郁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