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农村产业改革结硕果(图)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任务重。

“走不完的大山,看不完的辛酸。”贵州曾被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大胆实践,取得可喜成就,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

2013年至2018年,贵州省减少贫困人口768万人,每年减少100多万人,33个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4.3%。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贵州样本”,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与此同时,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居中国前三位。

2018年,时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到贵州考察后评价:“贵州是我见过的最令人鼓舞的脱贫范例之一。贵州在努力消除贫困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成绩的取得,在于贵州一直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曾经埋藏在大山里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如今成为山外抢手的宝贝,昔凋敝的农村、离乡背井的农民,变成令人向往、充满诗意新农村,大部分农民通过“三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的韭黄是无公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卖到上海、浙江,抢手得很!”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村民们自豪地说。普定县种植的韭黄一年收割3次,亩产2500公斤左右、产值约2万元(人民币,下同),已带动当地贫困户1281户5775人。

偏居一隅的贵州普定韭黄何以走俏?化处镇党委委员熊元兴介绍道:这得益于贵州省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后,普定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来的规模效应。

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系贵州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

贵州正在兴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依托当地资源,提倡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

2018年2月以来,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贵州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超常规举措,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的革命性转变。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联席会议的召集人,由12位省领导分别领衔推进茶叶、食用菌等12个特色产业,重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并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研究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关方案或规划,明确到2020年的产业发展任务书、时间表、线路图、责任人。贵州省级财政加大对12个特色产业的投入,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产销对接,走“菜单式”扶贫新路;黔货出山,发展成为对口帮扶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走出国门,“扶贫菜”端上东南亚餐桌……

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2018年贵州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9%,位居中国第一;贵州省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为近年最快增速;2018年实现148万贫困人口脱贫。

走进仁怀市喜头镇中心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淡淡果香沁人心脾。

喜头镇中心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是当地猕猴桃产业核心区,占地600余亩,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村民们每年可以得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等多项收入。

村民秦敏不仅是基地的股民,同时也是基地的工人。如今,猕猴桃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她家的致富地。看着丰收的猕猴桃,她忙在手上,乐在心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介绍道:“2016年,把家里的两亩土地流转给猕猴桃基地了,一年的土地流转费有1500元。以前自己种传统农业的时候,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现在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在猕猴桃基地里面务工,一年的收入有2万元到3万元,比自己种划算多了。”

近年来,喜头镇以产业促脱贫,积极谋划“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为民众带来了发展的支柱。

说起农业产业革命,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看来,黔东南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
胡国珍说,减少玉米面积,增加蔬菜、蓝莓、花卉、中药材等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18年黔东南州调减玉米面积57.14万亩,粮经比从2017年的36:64调整到32:68,带动22万人减贫。

产业革命中,如何聚焦优势产业,促进提质增效?

各地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2019年,贵州省将坚持不懈调减低效籽粒玉米500万亩,推动“菜、茶、果、药、菌”等特色优势产业继续稳步扩大规模,蔬菜、茶园、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分别达到2000万亩(次)、580万亩、720万亩、720万亩和30万亩(亿棒)。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百香果、石斛、大球盖菇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加快推进“一县一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优势的农业单品,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形象品牌化、流通信息化,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在贵州这样以产业为发展引领,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农村产业革命正在成为脱贫攻坚核心力量,集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法宝之一。

贵州的扶贫成效是中国减贫的缩影。中国快速发展正惠及亿万民众,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当前,贵州还有51个贫困县、155万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贫困县退出只是脱贫攻坚阶段性的成果,如何巩固脱贫、抑制返贫,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任重道远。”贵州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

按照规划,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贵州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到2022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2035年,贵州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随着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提升贫困群众收入的各种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脱贫攻坚决战之年,贵州措施有力、步履稳健。

图片集

记者 周娴,  摄影 龚小勇、王开宇、何远志、莫云均、曾庆潘 – 中新社贵州分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