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三季可以在茶园采茶获得茶青收入,冬季可以管护茶园取得务工收入,一年四季都可从茶园中‘讨生活’了。”贵州省石阡县汤山街道办事处城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席运海近日对记者说。
茶叶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石阡县推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随着茶产业发展瓶颈逐步得到突破,像席运海一样四季都可以从茶园获取收入的茶农越来越多,茶叶逐步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依靠。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说,贵州的茶从起源到繁荣见证着贵州民众不甘寂寞、不甘贫困、将山清水秀变成金山银山的奋斗史。
近年来,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普安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引进龙头茶企,采取“公司+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通过提高茶青收购价格、年终分红等,如今,该县500户贫困户茶园亩均收入超过9000元,加快了脱贫增收的步伐。
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普安县的莽莽群山中,生长着2万多株树龄悠久的野生“四球”古茶树,1000年以上树龄的有3300株,最高树龄达5000年,是“四球”古茶活化石,因此普安也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国古茶树之乡”称号。
据了解,普安县利用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过程中,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抓,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茶优势,用好茶资源,打好茶源牌,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路。
近年来,普安县把茶产业当作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抓,现有茶园14.3万亩,投产9.1万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综合产值11.6亿元,带动7022户茶农增收。
贵州普安县鑫德茶业专业合作社和贵州云上四球古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贵州“明前六新茶”系列产品,瞄准用好该茶“新”和“早”的独特性、唯一性,抓好“早”和“新”,就能赢得商机、赢得市场。因为贵州“明前六新茶”早得“新奇”,“新奇”的茶叶就有市场,做早茶、做新茶、做好茶,就好卖。只有把茶叶卖出去了,把钱赚回来了,让茶农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才能叫真正的茶产业扶贫,持续发展茶产业脱贫。
普安红是贵州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个成功探索。黔西南州茶叶协会会长、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宏介绍,普安红在充分利用普安“世界茶源地”的品牌资源中,通过组织专业考察和发掘,依托普安县境内现存2万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树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的“中国古茶树之乡”、世界茶源地品牌做强茶产业,成功打造“普安红”茶品牌,走出了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
如今,普安红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曹宏说,以公司为例,普安红带动当地3000余人成功脱贫。
2018年,正山堂普安红正式入驻江西坡“双创”产业园区,创建标准化厂房,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公司成立后,由茶旅公司代表江西坡镇四个村二个社区共500户贫困户,利用每户带帽2万元共计1000万元的省2016年至2017年集团帮扶资金,入股正山堂普安红,使精准贫困户完成了从农民到股东的角色转换入驻普安以来,正山堂始终积极致力于全县脱贫事业,在充分发挥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茶农收入也随之提高。
同普安红一样,在贵州,许多村庄依靠一片小小的叶子成功脱贫。当前,贵州正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遍布贵州农村山川的茶产业成为贵州最大的一个扶贫产业。数据显示,贵州目前茶产业从业人员400万,茶产业带动45.2万贫困户人口就业,助力13.7万人成功脱贫。
有了品质,还要有能引领市场的“头牌”。贵州依托贵州地理优势,大力实施黔茶“三绿一红”品牌战略,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品牌,同时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在公共品牌的基础上打造自主品牌,从而构建黔茶品牌系列。
2017年,“贵州绿茶”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开创了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先河。截至2018年底,已经有202家贵州茶企获得授权使用“贵州绿茶”品牌。
目前,茶叶已成为仅次于白酒、烤烟的贵州第三大出口食品。据贵阳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2834.6吨、货值6200.2万美元,茶叶出口国家从传统的中东向北欧、东南亚、美国转移,茶叶出口产品类型以绿茶、红茶和黑茶为主。英国联合利华、太古、中粮等诸多海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抢滩贵州茶产业。
贵州茶不仅是高品质的“干净茶”,也是脱贫攻坚的“致富茶”,更是走进千家万户的“大众茶”。袅袅茶香,悠悠岁月。生态优质的贵州茶以亲民的价格,伴随着更多人度过生命中或难忘、或温馨、或静谧的时光,也让更多人爱上茶,进入这个很“中国”的文化生活场景,让茶成为中国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基因。
图片集
记者 周娴 刘鹏, 摄影 贺俊怡、蹇广宏、张厚德、师利平、卢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