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遗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廿八都(一路向北二)

一早起床推开窗户,蒙蒙细雨给建宁小城平添了一份恬静。天气非常凉爽,气温仅摄氏二十度。一看新闻才知道,岭南的酷暑也将随着持续几天的暴雨化为乌有。

用完早餐离开酒店已是九点多,雨天路滑令我对今天的行程有点担忧。按计划,今天将经过廿八都古镇到达第二个驿站黄山汤口镇。全程约600公里,时间估计要花七个多小时。另外,我们还将在廿八都古镇逗留差不多两个小时。看来又得在夜幕降临之际到达目的地。

我们就像穿山豹似地冒着细雨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云雾缭绕给闽北山谷增添了别样的风景。我们到达廿八都古镇已是午后。神奇的是雨停了!等到我们浏览完整个古镇,正准备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雨又开始下了,而且越下越大。

三省交汇之处、四方关隘拱列、兵家必争之地。万余名百姓、一百四十多姓氏、十三种方言。廿八都就像一个神秘的目的地久远地存在我脑海里,至少超过廿八年。这次可谓一了心愿。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被浙闽边界的仙霞岭阻挡,于是”刊山七百取建州”,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这条仙霞古道,使旁边的小镇有了历史记载。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而这个小镇排行28,当地人称”廿八都”。

明朝末年,郑成功的父亲由仙霞古道退兵福建进而退守台湾。后来清政府为防范明军的反攻,在全国各地招募了1500名士兵驻扎在廿八都南面的枫岭关口,有了军队的驻扎自然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廿八都逐渐演变成一个移民城镇。因军事而起、因商贸而兴,廿八都由此成为别具一格的千年古镇。

镇内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北为浔里街,南为枫溪街。整个古镇由此呈走廊型不规则的团块结构 。古镇在清同治年间处鼎盛期,光饭铺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

如今的雨巷,女子都不打油纸伞了。

能工巧匠依然在坚守阵地。不同的是昔日的实用工具如今改头换面做成装饰品来吸引游客。

据说戴笠也是从这儿走出大山。并在这儿训练出一批军统之花。

所有的军统之花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经历和故事。

著名的文昌阁成了导游带着游客打卡必到的地方。地处偏远的廿八都人虽然靠着古道经商致富,但眼睛始终盯着京都,巴望子女学而优则仕。于是建造文昌阁,便成了这个百姓之镇的集体安慰和梦想的寄托。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先转载如下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