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途经哈密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后,开启云游新疆的平凡之旅。但在哈密歇脚时发现东天山就在附近,况且还有著名的巴里坤草原。第二天早上启程后并未继续西行,而是改道去巴里坤草原。这样一来,我们这次平凡之旅第三季云游新疆便提前从”西域襟喉、中华拱卫”的哈密启程了。
巴里坤草原位于哈密的东北部,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没有高速,在省道上行驶时速不仅限于80公里以内,而且还经常突然变为40公里、30公里,甚至20公里!前几天,一位平时开车十分谨慎的朋友刚从新疆自驾回北京,据说驾驶本上已是负12分了。所以我们也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离开哈密一个多小时,我们进入了天山。车道变窄、限速更低,但景色却渐入佳境。到达天山庙,我们终于看到牛羊成群满山坡的天山牧场特有画面。越过天山庙,道路开始下行。连续陡坡加S型拐弯直到我们进入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似一大片平原,向四处伸展到天际的山脚。我们首先路过军马场。据说军马场始建于1954年10月,是当时新疆最早建立的军马场。其前身是由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马场组建而成的,场部曾多次迁移,1954年10月迁址伊吾县淖毛湖,后又迁址巴里坤县城,1958年迁址松树塘。1969年全国军马比赛中,伊吾军马荣获第二名,1984年伊吾军马通过国家鉴定,荣获国家首届科技一等奖。
据巴里坤县志记载,建伊吾军马场时,巴里坤县政府把最好的巴里坤大草原放牧草场,划出84万亩供军马场放牧用。当时,伊吾军马场的军工约有2000多人。如今,伊吾军马场的核心区已是人去房空,改为放牧马鹿牛羊等的牧场。伊吾军马场作为历史,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巴里坤草原每当盛夏,这里湖光山色,分外迷人,牧民们游牧湖畔,毡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是一处避暑旅游的好地方。 坐落在草原的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湖也是储量丰富的芒硝矿和盐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卤虫(丰年虫)。 湖泊古称蒲类海,婆悉海,元代称巴尔库勒淖尔,清代的蒙古沙、巴尔库尔对音称巴里坤湖。
离开巴里坤草原西行几十公里,我们进入准格尔盆地以南的木垒县,这里曾经是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途经木垒县的大石头乡时,我们看见了路边接连出现高高的土堆。这些都是当年北丝绸之路留下的遗址。
在大石头,有一烽燧,高5.5米,占地6平方米,称之为三十里墩烽火台。墩台四壁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剥蚀,早已变得满目疮痍。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烽燧又称烟墩,用夯土或石块筑成。平时,墩下堆满干草和狼粪,由戍卒日夜轮流守望。遇有紧事,白天燃起的狼烟扶摇直上,百里之内都可以看到,夜晚点柴举火,接传军务。于是,夜之为烽,昼之为燧。
清代以后,又把烽燧称之为墩台,于是,三十里烽火台又称为三十里大墩。烽火台除侦察军情外,还负有稽察匪盗、保护沿途商旅安全的重任。规定寇至百人者,挂一席,鸣一炮;至三百人者挂二席,鸣二炮;至五百人者,挂三席,鸣三炮;至千人者,挂五席,鸣五炮,至万人者,挂七席,连炮传递。
站在大石头乡恬静的原野,丝绸古道上的阵阵驼铃,仿佛随着川流不息的驼队,伴着夕阳缓缓而至;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仿佛在战鼓声中疾驰西进……离开尘封的历史,碧草连天的草原上,袅袅炊烟升起的哈萨克毡房,依旧是奶茶飘香、冬不拉琴声悠扬。此时此景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晚上九点多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区,高架上车辆依旧川流不息。我们将在这里休整两天,然后开启翻越天山南北的新疆之旅。
作者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冒犯请多多包涵。
作者简介:王界明,首席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上海新民晚报,特区开放时应聘于珠海特区报工作迄今。出版的著名书籍有:【浪漫之城中国·珠海】、【邓小平与腾飞的珠海】, 和主笔编写的【南海春潮系列】,以及大量有关深圳、珠海和广东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报道。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王界明的报道经常会发掘一些无人知晓的事物,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本网将转载他如考古般的,简洁但具有涵义的图片报道。
编者按: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分享心路旅程。【美国华文网】和【圣地亚哥华文网】即日起将陆续刊登华人思乡爱乡、呕心奋斗或旅途观感等故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