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于定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无论身在何处,春节游子归家过年是他们心中最热切的期盼。跨过千山万水,只为那父老乡亲的亲情…….在这里,小编要转发美国【侨报】日前编发的该报记者采访旅居美国圣地亚哥的华人于静江女士回国过年的故事…….请看图中原文:
静江目前在美国圣地亚哥居住,任华人文化艺术界联盟主席,致力于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关于静江,不妨听听她的老战友高兵的介绍:
“于静江是我当兵时的战友。虽然只年长俺一岁,入伍却早俺四年!
她是电影演员于洋的女儿。但是,对于战友们而言,她更象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军中姐妹。我们曾经在高炮67师宣传队里共同战斗了五年,直到她调往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后一次见她距今也十几年了——是她从美国回国探亲,专程去看望天津的战友,特邀我这个济南农民前去津门聚会的。 近年来定居美国的于静江,一直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先后把大型歌会《同一首歌》和话剧《茶馆》等许多中华艺术珍品引进到大洋彼岸,更是时常为祖国组织各类义演募捐奉献爱心,成为海外赤子中的皎皎者和中美文化交流的红娘。 2006年底我开博后,她是外地战友里最早给予关注与支持的人。最初她一直是在潜水——我至今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发现我那刚刚开启的博客的?作为宣传队的元老,在我写作《战友啊战友》和《我们的宣传队》以及《回首军旅》几个系列回忆文章时,她总是悄悄地提供信息和给予指正。她还告诉许多外地战友来我的博客小家里浏览,共同回忆我们难忘的部队生活. 她的父亲于洋和母亲杨静都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她也是名人之后了。不过,小于却是一个很随和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人缘好、人脉广。她先后任班长、分队长和副队长,直到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
小于虽然当兵早,年龄仅比我们大一岁,我们却把她当作大姐,没有什么拘束。她喜欢开玩笑,经常模仿我们济南兵的“么,么”?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当兵第一年,我们自己伴奏的她和郭丽君的双人舞《海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有一次她带病演出,最后一个亮相在电线杆上,大幕合上后,她体力不支从杆子上一头栽下来,让我们十分感动。
从我们75年兵进队,她就很少上台了,主要做管理工作,侧重外联。我们队每年的进京学习,都是她在组织。我们队演出水平比较高,与向中央级文艺团体学习分不开,其中小于的功不可没。她还借助于洋的关系,请电影演员鲁飞来秦皇岛排过我写的小话剧《夜探敌后》。
在排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时,大部分服装都是她从北影厂借的。她还在剧中成功塑造了女特务曲曼丽的形象。
我们到北京时,经常去她家玩,她的奶奶是个很慈祥的老人,父母也没有一点架子。我记得第一次吃王八汤就是在他们家。
她的弟弟晓阳是个极聪明的小才子,长相英俊,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他曾经两次来秦皇岛,第一次赶上唐山大地震,和我们一起住帐篷;78年底来队跟我们去昌黎炮五师演出时,我和徐玉平带他爬竭石山,登上娘娘顶。可惜,前几年晓阳死于哮喘突发,真是天妒英才啊!
小于现在是美籍华人,是美国星桥艺术中心总裁,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把《茶馆》《同一首歌》等带进美国。去年他以美洲队领队身份带队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新招迭出。
她和先生倪星伟有一个美丽的女儿,那年在天津聚会时见过。此后,就只是在网上关注老大姐的消息。听说她在前年秦皇岛战友聚会的最后一天赶到,不知何时能来齐鲁大地一行。
去年小于因为工作差一点来山东,后来倒是她的女儿暑假时随华人子女旅行团来齐鲁大地做了寻根游。今年春节时我们彼此问候之余的共同期盼,就是在不远的将来战友们可以再次聚会。希望这一天不要太久! 这里,把我以前博文里对于于静江的印象(下面的《女兵女兵》一文,和部分战友博客里有关小于的几篇文章连接在下面(包括报道她女儿回山东寻根的部分游记文章),包括她自己写的一篇博文《一生都要感激的人》,还有反映于静江在汶川地震后善举的一篇专题文章也转载于后,以让更多的战友和朋友对她加深了解。 于静江——我们宣传队的骄傲,也是我们高炮67师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
(美国华文网 圣地亚哥华文网 华文风采编发 USChinesePress.com SanDiegoChinese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