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贵州行(八)

在娘娘山景区-妥乐

贵州行的第三天,我们一行的采访车沿着市内的人民中路一直向南往杭瑞高速公路行驶,抵达贵州省毕节至都格的黔滇交界的北盘江大桥。

凌空飞架的北盘江大桥上云雾缭绕,远望美景如画。北盘江大桥主桥跨径720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世界第一高桥” 之高大上,堪为中国建桥工程奇迹。

当地娘娘山旅游开发公司陈永攀总经理一路向我们介绍当地利用旅游资源开发产业的情况。

看到睡美人没有?

关于娘娘山的来历,听说传奇故事的版本种种。传说只是传说,我们老远看到娘娘山山峦起伏,曲线上下的形状,正像是一个睡着的娇媚的美娘娘。

娘娘山景区,拥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特色农业观光。

在舍亨村的山道两旁,高大的古银杏树下,村民们在摆卖自家农产品,柿子,银杏子,各种甜蜜可口的瓜果等。一个个镶嵌在绿意盎然山林中的农舍,门上挂着一串串金灿灿象征着丰收的玉米。

我问其中一位正在摆摊的中年妇女,“村民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您觉得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她爽朗地笑声回答,”你看,我们现在有了大景区,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很多。我们靠自己种卖这些农产品,收入多了不少。“

眼神里都在说“我们还肥肥来,农家菜真是太好次太森鲜了!”

请看中新网贵阳分社记者刘鹏的报道: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

“‘三变’改革很好地把村民的自身利益和村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村民们不仅有在当地旅游园区务工的收入,还有资源入股的资金收入,以及每年年底分红的收入,切实保障了村民的增收,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实现村民抱团发展,乡村振兴未来可期。”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中文网创始人陈炳文如是赞叹。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了解到农村“三变”改革。 刘鹏 摄

10月9日至11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了中国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娘娘山。

娘娘山是贵州省盘州市的一座海拔2319米的山峰,住在山脚下的普古乡舍烹村村民2012年前过着“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生活,人均纯收入一年不足700元(人民币,下同)。2012年后,舍烹村通过“三变”改革,走出一条人富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2年,返乡创业带头人陶正学成立了银湖合作社,动员村民用土地经营权、闲散资金等入股,建设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并依托娘娘山资源优势,成立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生态、旅游、健康和扶贫结合起来,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大健康旅游度假园区。

农村“三变”整合了个人资源,盘活山川、河流等集体资源,撬动社会闲散资金,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秘书长陶永攀介绍,目前园区内完成刺梨、猕猴桃、蓝莓等种植2.18万亩,还建成了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多个旅游项目,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8年,园区产值2.92亿元,其中旅游收入1.23亿元,直接带动2950户入股农户户均增收35000元。

通过“三变”改革,昔日边远、贫穷的舍烹村成为中国文明村镇。“三变”改革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我是第一次了解‘三变’改革,当看到舍烹村通过‘三变’实现华丽变身,真的很惊讶。”美国《华夏时报》总编辑陆钢说,宽敞的通村公路,整洁的村容,村民家窗明几净,特色的民居,这正是中国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缩影。

“人到中年,向往田园。”美国新龙传媒集团总裁吴治欧直言,这正是自己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生活。在赞美的同时,吴治欧不忘对乡村的发展提出建议,“海外也有很多人向往美丽的田园生活,这里完全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标准,应注重国际化的宣传推广,让海外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农村真正的发展和变化,吸引他们来这里旅游度假。”

(美国华文网 圣地亚哥华文网编发 USChinesePress.com SanDiegoChinese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