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评:“与中国同在”就是一种无言支持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大疫当前,去还是留?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面对多国政府派出的撤侨专机,相当一部分在华外国人选择“与中国在一起”。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不仅以留守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对中国战疫的信心,还以“个性化”的行动汇入中国战疫合力,向外界展示他们眼中的中国战疫故事。

留学生、大学外教、工程师、生意人、外籍医生、演员、外企员工、各国驻华机构人员、嫁给中国人的洋媳妇……这些留守的“洋面孔”,分布在中国各行各业,来华时间有长有短,散落在包括武汉疫区在内的大小城市甚至农村。

身处另一个国度,面临充满未知的疫情,要说外国友人内心毫无畏惧,显然不太可信;仅用一句“患难见真情”来解释,又未免煽情。经历了疫情初期的惶恐,见识了中国政府的应对,亲历了社区防控的举措,权衡了留守下去的利弊,他们最终做出了遵从内心的判断。“在中国是安全的”——这份信任,是对中国无言却有力的支持。

“此心安处是吾乡”,既然选择留下,那就尽己所能。非洲小伙在浙江温州街头当起了防疫志愿者,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为学校师友“人肉”背回几万只口罩,厦航澳大利亚籍机长放弃了休假,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宣布绝不会闭馆,来自英国的培训机构校长坚持给中国孩子上网课……他们把对“第二故乡”的热爱落实到行动上,为中国抗疫增添一份“我”的力量。

留守的外国友人,也是世界看中国的眼睛——他们活跃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展示疫情下的日常生活,拍摄正能量短视频,讲述中国的抗疫行动,那些感人的、鼓舞人的、乐观的抗疫故事。他们还成为外国媒体青睐的采访对象,是外界了解中国疫情现状的重要信源,“世界将感激中国所做的这些努力”“我录下这段视频,是要向某些西方人士澄清事实”……这些“老外”视角,增加了面向西方的信息供给,有助于冲淡网络世界、媒体世界里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没有见到究竟有多少外国人选择疫情当前留在中国,这个群体也仅仅是中国抗疫战线中微小的一部分,但他们的坚守、述说与行动,让中国多了一份“中国不孤单”的感动和由此转化成的责任,亦激发世界思考:这群“异乡人”心中这份“与中国同在”的默契为何能“恒久远”。(完)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