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数月,许多国家的经济一度陷入停滞。为应对疫情“新常态”的挑战,各国积极出台分阶段、分地域逐步解禁防控措施。华商们也积极努力实现复工复产,在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中,用毅力和智慧谋求突围。
谨慎复工
做好防疫“不打无准备之仗”
海外华商对复工往往抱着十分慎重的态度,生意重开之前,各项防疫准备必须先做好。
梁绮梅在墨西哥经营一家华人超市,出于安全的考虑她缩短了营业时间,开设了顾客通过微信等订货的服务,由工作人员送货上门。她介绍说,当地大部分华人餐厅也比较谨慎,目前只提供外卖业务。
在西班牙马德里经营功夫主题餐厅的谭悦表示,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复工后,店里定时消毒清洁,每个员工都是全套防护设备。为了减少员工与外界的接触,他每天接送他们上下班,购买食材也是“无接触配送”。
“开门的前提是控制住疫情。”在意大利罗马经营中餐厅的何建锋介绍说,除了遵守当地政府的卫生防疫要求,他们还向客人提供免费的手套、洗手液和口罩,询问记录顾客的个人资料与体温。
意大利服装厂老板陈正溪也同样谨慎。按照政府的规定,工厂内严格保持防疫距离,细致到员工进出大门时的间隔。
在长达三个月的歇业后,纽约不少华人美发美甲业者在复工后预约爆满。虽然有很多迫不及待的顾客,但大多数店家都没有冒险多接订单,他们严格履行预约制度,做好防控措施。
在纽约华埠经营理发店的王子荣说,店内专门隔出小房间,分时段接待预约客人,客人入店前需进行全身消毒,店家还会免费提供一只口罩给有需要的顾客。
洛杉矶的美甲业者陈女士表示,自己打算近日复工,但要先购入隔离板,对店面消毒,为重新开店做好万全准备之后,再迎接顾客回归。
共渡难关
互相扶持才能走更远
面对疫情和经济寒冬的双重压力,华商们互相帮扶,同舟共济。
罗马封城期间,何建锋的餐厅为当地中国企业供应食堂餐食。考虑到疫情期间大家的生意都遭到打击,他特意免去了配送费。在何建锋看来,“救人也是救己,互助才会互利。”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联合多家侨团,向华埠各店铺分发了宣传防疫海报和口罩等防护物资。为方便存取和发放华商们筹来用作公益的防疫物资,他还主动把自己的餐厅贡献出来,用作物资储存仓库。
伦敦中国城的地产公司Shaftesbury PLC的发言人也透露,疫情期间一直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顾客互动,帮助华埠招揽人气。他们还筹划中国城重新开张的相关活动,包括各项防疫消毒措施,好让民众放心来玩。
日前,意大利佛罗伦萨省一工业区发生火灾,区内62家华人皮具加工厂的设备和商品被烧,影响了超过200多个华人家庭。中意青年联合会会长郑再生说,大家刚刚熬过疫情,正是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受灾侨胞的生计成为当地华人社会的关注焦点。在佛罗伦萨中国食品店的帮助下,中意青年联合会向1000多名受灾同胞分发了食品、粮油和蔬菜等生活物资。
危中寻机
拓宽业务开辟新跑道
虽然面对着生意停滞、入不敷出、整体经济氛围遇冷等重重困难,但海外华商们不忘从逆境中寻求商机的变革精神,开发新产品、寻找新渠道、拓展新平台,积极自救。
纽约华人超市业者发现,疫情暴发后,顾客到超市买东西较以前更为理性,特价品受消费者青睐。多家华人超市调低了商品价格,推出特价商品,并针对受民众青睐的口罩、手套与酒精等商品加大折扣力度。
在美国经营连锁餐饮的陈洁群(Michael Chen)说,此次疫情大幅改变美国顾客的餐饮习惯,许多原本注重传统室内餐饮的中餐厅开始向外卖转型,研发适合外送的菜品。
日本长崎中华街的老店“会乐园”在复工首日推出的新菜品“午餐便当”不仅方便携带,而且考虑到疫情期间民众经济来源减少,主打“物美价廉”,一经面市就广受好评,当日销售额达预计4倍之多。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常务副主席郑春雷介绍说,疫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服装业的华商们也在“危机”中发现“商机”,越来越重视线上销售,这次复工后他的公司接了不少网络订单。
意大利服装厂老板陈正溪及其团队也将目光投向线上运营,计划接下来通过发展微商与原创设计,与淘宝、抖音等电商或直播平台合作,开发应用程序展示商品详情,以实现后疫情时代的转型升级。
谈及面对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华商郑春雷仍然很有信心,“华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遇困难就迎难而上,相信这次,我们也能在困境中成功转型升级,越做越好!”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但海外华商们一直谨慎前行,互相扶持,于困境中积蓄力量,从危机中寻求创新。相信在接下来的复工路上,华商们一定会以过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重重阻碍,迎来更广阔的发展!(作者 赵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