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王界明行踪-北美之旅·东岸篇(二十三): 亚伯拉罕,丧钟为新法兰西而鸣

我们沿着英格兰当年的进攻路线,来到了亚伯拉罕平原战役(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遗址。1759年英、法两军在此决战,法军战败将魁北克拱手让给了英国人。新法兰西时代的丧钟就此敲响,几年后灰飞烟灭。

位于魁北克城南墙外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遗址,如今已辟为魁北克市的国家战场公园。这是一大片波浪式起伏的丘陵,正当春夏时分,绿草成茵、百花盛开,一些市民坐在碧绿草地上野餐,还有一些游客在欣赏着露天音乐会,一片祥和安逸的景象。

我们很难想象这里一度是充满血腥杀戮的战场,但散落在园内的战争遗留下来的武器,以及后人竖立的纪念碑提醒我们,这里见证了加拿大历史进程中最残酷的一幕。

那场发生于1759年9月13日的战役实际过程只有30分钟,而英国人为此谋划了差不多三个月。他们攻占了魁北克城,也就宣告了他们在北美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一年后,蒙特利尔沦陷。再过三年,英法两国签署了《巴黎和约》,结束了欧洲战场上的七年战争,法国把整个新法兰西,也就是今天加拿大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割让给英国,以换取继续拥有西印度群岛上的瓜德罗普岛。

这场战争对于后来的北美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巴黎和约》几乎丢尽了法国的脸面,令法国国际声望大跌,路易十四的鼎盛辉煌时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签订这一条约的路易十五成为千夫之指,郁郁而终。他的孙子路易十六即位后也无法压制国内的革命思潮,终于酿成法国大革命,并掀开了声势浩大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我们不能想象,如果当时法军首领蒙卡尔姆将军没有犯下致命的错误,世界的历史进程又将走向何处?

对于英国人而言,虽然占领了大半个北美地区,因为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经济上却有减无增。于是他们对原来北美东岸的十三个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法国人通过支持美国的独立,也算在英国人面前捞回了一点脸面。

占地1500多亩的战场公园到处都是历史遗迹。当年战争的法国将领蒙卡尔姆和英国将领沃尔夫如今分别以雕像和纪念碑的形式见证着这片土地。居然还有那位在蒙特利尔市政厅阳台挑事儿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的雕像。看来,魁北克人对这位老兄还是念念不忘,但争取独立的进程似乎越来越艰难曲折。

最令人诧异的是公园里还有一尊少女贞德骑马的雕像,雕像的基座写着:“致敬,魁北克的历史魅力!”以英法百年战争中一位与英军作战的法国女英雄的雕像来纪念亚伯拉罕战役中阵亡战士,这就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魅力。

沿着战场公园内的大道一路东行,便是著名的魁北克艺术的殿堂——国家艺术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既富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又保留了十九世纪建筑原有的古典风格。

博物馆是由三栋不同风格的建筑有机组合在一起,中间是一座有着现代风格的玻璃屋顶建筑,它巧妙地将东边建于十九世纪的洛可可风格的老博物馆与西边由监狱改造成的新馆结合在一起。

博物馆收藏着魁北克几百年来著名艺术家的1.2万多件作品。形式包括:绘画、雕刻、工艺品等。博物馆经常举办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1998年夏天就举办过为期3个月的罗丹作品展。

2008年魁北克建城400周年之际,魁北克当局专门从卢浮宫借来260件珍品在这里展出。一次性在法国本土外展出如此数量庞大的卢浮宫艺术作品实属破例,由此可见魁北克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据说这次展出后,卢浮宫就再也不允许展品出宫。

沿着博物馆往西走一段,我们看到了一座类似粮仓的建筑孤零零地站在草坪上。这是十九世纪初,英美战争留下的历史遗迹。朋友告诉我们,这座名为马尔泰罗塔的玩意儿是当时英国人的防御工事。

1776年,美国人赢得独立后便觊觎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的加拿大省。面对这一威胁,英国人于1808年在亚伯拉罕的制高点建立了由4个马尔泰罗塔组成的防御系统。

马尔泰罗塔是当时英国广泛应用于本土和殖民地的防御工事,圆润的外墙用砂岩覆盖形成完全光滑的表面,能有效地躲避敌人的炮火枪弹。塔的入口设在4.5米的高度,梯子的活动可拆卸的。这样敌人即使完全包围了塔堡也很难轻易攻入塔内。

马尔泰罗塔内部可以容纳一个班的兵力,塔壁面对敌方处厚很多。塔内设有carronnade炮、弹药库、水箱,还有若干通风口。塔顶是可以拆卸并设有炮架,以便打开塔顶及时架炮打击圣劳伦斯河上的侵略者。

亚伯拉罕的马尔泰罗塔虽然在英美战争爆发前建成,但并没有在军事上发挥作用。因为美国人还来不及打到魁北克就被英国人打败了。这些塔堡后来成了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天文塔,数以千计的天文发烧友前来这里仰望星空,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与马尔泰罗塔防御系统命运相似的还有同在亚伯拉罕高地的星形城堡要塞(Citadelle of Quebec)。这个有“北美直布罗陀”之称的防御系统,已在圣劳伦斯河断崖上耸立了169年。

始建于1745年魁北克星型城堡,原来是法国统治时期修建的一道防护墙。英国人拿下魁北克后,为防范美国人的进攻将其扩建为魁北克城市重点防御系统。设计成星型状态的目的是全方位牢牢占据钻石角这个易守难攻的战略制高点。

围墙部分的施工从1820年持续到1831年,而墙内的建筑物直至1850年方告完工于1850年将这座城堡完工。然而建成之后,加拿大却再没有发生过战事,所以这座号称北美最大的防御工事从来都没有发挥过它的军事作用。

自1920年以来星型城堡一直是加拿大军队皇家22团的驻地。除了作为一个军事设施外,自1872年以来,这里还成为加拿大总督的第二官邸,每年总督都要在这里驻留几个星期。

星型城堡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二战期间的魁北克会议。在1943年和1944年两次魁北克会议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率领双方将领在星型城堡共商盟军的二战战略。因为谋划在缅北地区盟军向日军发起反攻,民国政府当时的外长宋子文也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第一次魁北克会议。

鉴于魁北克的城墙和要塞已经丧失防御价值,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有人提出要拆除这些防御工事,但遭到当时地方长官杜弗林爵士断然拒绝。假如没有这些珍贵的遗迹,我们很难想象魁北克拿什么去摘得世界遗产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