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科技教育

美研发出用于细胞分析的廉价“芯片实验室”

  据新华社旧金山2月8日电  (记者马丹)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芯片实验室”,可用于医学研究和早期诊断所需要的细胞分析。由于造价低廉,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新技术有望给传统医疗诊断带来变革,造福缺医少药的不发达地区。

  在各种不同细胞中分离出罕见细胞和分子并加以分析,这对于诊断癌症等致命疾病非常关键。在发展中国家,这类诊断面临资源短缺、设施落后等问题。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设计了一种造价低廉、多功能、微型化的“芯片实验室”平台,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细胞分离和分析。“芯片实验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盛放细胞的硅基微流体腔和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电子条,另一部分是常规喷墨打印机,可用纳米颗粒导电墨水将电子条打印在柔性树脂片上。制成一个芯片只要20分钟,而传统方法需要几周时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0日 22 版)

阅读全文

英刊:已获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新华社伦敦1月19日电(记者张家伟)就广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19日给新华社记者发来一份声明说,期刊已获得与韩春雨实验所用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调查还在进行中。

  河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韩春雨及其团队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相比,这种新技术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随后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

  《自然·生物技术》随后在去年11月就这一争议发表了“编辑部关注”以及一篇国际研究人员关于不能重复相关技术的文章,并表示将在2017年1月完成相关调查。

  在最新声明中,期刊发言人说,自2016年11月28日发表一些学者的通信文章和“编辑部关注”以来,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这份声明并未说明数据的来源,也没有给出完成调查的具体时间表。

  《自然·生物技术》此前曾表示,杂志编辑部已和原论文作者进行了沟通,作者们正在调查造成原论文描述实验很难被重复的潜在原因,“让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对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担忧展开调查,并补充信息和证据来给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全文

“天空之眼”应用日益广泛 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海洋)一年一度的科技圈盛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开幕。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安全和智能家庭服务提供商“预警”公司和移动通信商高通在展览中联手推出智能安保系统,将俗称“天空之眼”的无人机应用到民用安保中。

  与此同时,随着无人机应用日益广泛,盘旋在人们头顶上空的无人机也招致侵犯个人隐私的争议。已有德国艺术家研发隐形穿戴设备等反人脸检测技术,以期骗过无人机的人脸识别系统。

  【“飞翔的摄像头”】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日报道,这一智能安保系统可为房屋设计出“复杂的活动模式”,并在有人非法进入房屋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房屋主人发出提醒。

  “预警”公司称,这一由传感器驱动的安保系统有一个名为“洞察”的引擎,采用“机械学习算法”,并配备装有专用软件并可拍摄视频的无人机及远程遥控设备。房屋主人可自己选择对个人隐私加以控制。

  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安保系统将向主人的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推送通知。报道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且令人担忧的平台似乎显示出家庭自动化的最新趋势。”

  2016年9月4日,人们参观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无人机展览。(新华/美联)

  “预警”首席产品官丹尼尔·克兹纳说:“我们的智能无人机应用系统将为房屋附近发生的特定事件提供视频反馈。”

  高通公司的雨果·斯沃特补充说:“这是对无人机很有趣的一种应用,无人机从本质而言,就是飞翔的摄像头。”

  【“哈利·波特的隐形衣”】

  “天空之眼”日渐进入平常生活已引发不少人对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担忧。去年12月,德国艺术家亚当·哈维对此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特别设计的纺织材料等技术,增加人脸识别系统的工作难度。

  欧洲大型黑客组织混乱电脑俱乐部的年度交流大会去年12月在德国汉堡举行。哈维在会议上公开了他与美国纽约“连字符实验室”合作的研究项目“超级面孔”。

  所谓“超级面孔”,指的是通过在布料上印制特定模式的图案,使布料上充斥着虚假的面孔,从而将“计算机识别算法的注意力”从人的真实面孔上转移。这将使人脸识别系统的分辨能力降低,从而降低特定面孔被认出的概率。

  哈维的另一研究项目以一战时的战舰迷彩涂装命名,可通过发型设计和在人脸特定部位化妆来帮助人们躲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检视。

  此外,哈维还在研制可阻碍热成像的隐形可穿戴设备,如用镀银的金属材料制成、隔绝热辐射的长袍和头巾等。

  “这更像是哈利·波特的隐形衣那样的技术,”哈维说。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阅读全文

美国最新研究:外太空神秘电波首次发现来自矮星系

  图中红色圈点内的绿点为发射FRBs的矮星系。

  国际在线专稿: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5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4日),美国天文学协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召开年度会议称,天文学家首次发现,10年前探测到的神秘外太空无线电波,很可能来自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矮星系。

  据该报道,自2007年有记录以来,人类已发现18次这类“快速电波爆发”(FRBs)。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试图与地球人联络的信号。

  团队成员之一、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德鲁卡博士(Dr. Shriharsh Tendulkar)指出,在知道FRBs与地球的距离前,科学家曾提出多个可能的解释,认为信号源于银河系内或附近,“但我们现在已排除这些可能性”。

  报道称,“快速电波爆发”只要闪现一毫秒,就能发出太阳一万年所发出的能量,但形成原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科学家说,虽然新发现不能解答电波的成因,但至少缩小了讨论范围。初步预计,可能是源于被恒星爆炸后碎片包围的磁星,或是从巨型黑洞边缘射出的物质。

阅读全文

谷歌证实神秘围棋高手是新版“阿尔法围棋”

  新华社伦敦1月4日电(记者张家伟)谷歌旗下的“深度思维”公司4日证实,近日在网上对弈中横扫中日韩多位围棋高手的神秘账号Master,是去年人机大战中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的最新版本。

  开发“阿尔法围棋”程序的“深度思维”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德米什·哈萨比斯4日在推特上转发了该公司的一份声明,参与测试“阿尔法围棋”的棋手樊麾也在微博上发布了声明的中文版。声明说:“我们最近很努力地开发阿尔法围棋,刚过去的几天我们在网络的对弈平台进行了一些非正式的快棋对局,目的是为了检验我们最新版本的阿尔法围棋是否如我们的预期。”

  过去几天,一个名为Master的神秘围棋账号在一些网站上先后击败了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韩国目前第一人朴廷桓等多位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棋手。最终这个“网络棋手”在与围棋高手的对弈中实现60场不败。

  “深度思维”在声明中说:“我们需要感谢所有与我们的Magister(P)和Master(P)账户在弈城围棋网以及野狐围棋网对弈的棋手,也要感谢所有观战的人!”

  该公司说,在结束了非正式测试后,非常期待在今年晚些时候与围棋组织以及专家一起进行一些正式、完整的比赛,在相互启发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围棋的奥妙,“我们希望尽快发布其他公告”。

  也被许多人昵称为“阿尔法狗”的“阿尔法围棋”是“深度思维”公司开发的一项人工智能程序。去年3月,“阿尔法围棋”以4:1战胜了曾多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李世石。这场对决让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成果获得空前关注。新版“阿尔法围棋”这次假装“网络棋手”横扫一众高手的行为,也为接下来的人机对决进行了很好的预热。

  对于近期的这些对弈,《自然》杂志一篇文章援引法国一名围棋程序独立开发者的话说,网络对弈通常都以快棋形式进行,这更有利于电脑而不是人类。但这位开发者也说,他仍认为这一战绩能很大程度上说明,人工智能程序在节奏更慢的正式对弈中也会有上佳表现。

阅读全文

基因编辑,福音还是祸根?

  基因编辑技术模拟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你是否设想过,艾滋病、癌症可以被治愈,秃头、肥胖等“不完美”形体可以轻松被摆脱,甚至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寿命不再受时间的束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这些愿景或许都有可能实现。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方法,能够修复大脑的“破损基因”。之前报道称,研究人员无法对眼睛、大脑、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基因进行编辑。但是最新技术让他们首次得以实现这一想法,而且有可能为一系列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带来新疗法。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基因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可以根据基因错误的位置进行修改。如果人类能够完全掌握基因编辑技术,面对许多疾病,人类将不再谈虎色变。

  根据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命编程方式有望根治艾滋病,即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艾滋病毒序列从细胞基因组里删除掉,从而让艾滋病毒从病人体内永久消失。有了这样的利器,艾滋病的威胁将不复存在。

  基因编辑技术曾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之前,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了一种疟蚊品系,能够通过后代将一些疟疾阻断基因快速导入蚊子种群,最终消灭这种昆虫向人类传播疟疾的能力。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则曾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一次性敲除猪细胞中62个逆转录病毒基因,从而扫清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重大难关,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万病人带来希望。

  基因编辑技术从理论到医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将为人类带来希望。但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面对许多问题。据外媒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可被用于彻底治疗抑郁症或早年性痴呆症,但专家提醒有可能抹杀患者的创造力。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或将引发道德方面的问题。

  据英国媒体报道,曾经,“转基因人”这个概念只在电影中出现过。但是,科学家们警告,基因编辑技术如果得到普及,可能会导致一个结果——父母们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自己的孩子。经过改造的基因必然会遗传给后代。研究人员说:“一旦开始了这种做法,就无法回头了。我们绝不能跨越这个界限。”

阅读全文